把事情任務化,是原生家庭給我的做事習慣。老爸早上通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今天的任務是……(例如拔草,摘棉花,拔地瓜,摘豆角等等),咱們突擊把它完成。”
也許是老爸的軍人出身讓他養(yǎng)成了這種做事習慣。有規(guī)劃是件好事,事情任務化更有助于把事情量化,不至于一天都碌碌無為了。
一直這么生活著,覺得還挺得益于這種習慣,讓我更清晰自己需要做的以及沒做好的。
但是鄧先生卻從中發(fā)現了問題說:“你做事太費勁了。要做就做,干嘛設置那么多任務目標的。”開始我還不嗤于他的這種論調,說他沒規(guī)劃沒任務的生活像一盤散沙。但是最近發(fā)現他說的也有一些道理。
給自己任務的同時,會產生大量的內耗。
比如過年這幾天,在堅持每日一文,真的變成了每日任務了。
有時從早上醒來就一直心心念:今天有篇文字要寫!今天有篇文字要寫!今天有篇文字要寫!
這是一個任務,我要完成,我不但要寫,還要寫好,要獲得多少個贊。至于怎么寫,寫什么,就沒有深入下去開展思索。
在任務面前,我仿佛帶了緊箍咒,就像有個東西時時刻刻壓在那里,讓我不能放開懷地享受一天,而一遍遍提醒自己,有個任務需要做,又不愿真正地碰觸到它。于是在一對矛盾體中掙扎,恐懼,憂慮,自責……, ?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內耗了,一天下來很疲憊,但也不見成效。
所以我覺得把事情任務化不是一個聰明之舉。任務是形式的一種,它沒有太多情感,只是個冷冰冰的規(guī)定,任務不是打心底想做的事,所以也開心不起來。有它的存在反而會讓我們產生逆反心理,這種心理恰恰是一種阻力。
那應該怎么辦呢?當天需要做的事情還是要規(guī)劃好,只是不再刻板地任務化,而是改為輕輕拂過,然后大量精力用于事情本身,讓我們潛入事情中,享受其中的樂趣,在專注中開心地把事情做好,這才更能夠提高做事效率,同時也讓身心愉悅,增加自身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