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這本書由來已久。終于在圖書館找到它。
讀完書又去找電影版來看。電影有利有弊。利在于把主人公視覺化,使各個角色活靈活現,當然了,只兩個小時就結束了,這很節省時間。弊在于,如果我提前不讀書,我想要看懂電影很難。電影省去很多細節和背景介紹,故事情節發展起來速度之快令我咋舌。
看書不會太趕時間。它就在那里,隨時可以拿起來讀,不會錯過任何細節。有疑問時可以再返回去找答案。電影就不行,它是既定的影像,內容是一定的,這樣來看略顯單調。而且書可以對人物刻畫、時代背景、人文和自然環境詳細描述,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雖然我在很多時候都是繞過描述性的東西直奔故事情節而去。電影就是很直白很想當然的把一些東西“演出來”,這在有時候是失真的。
特別不喜歡兒時的阿米爾,一,在哈桑被人凌辱時偷偷躲開。二,用石榴直面砸哈桑,強迫善良的哈桑起來反抗。三,誣陷哈桑偷走他的生日禮物。也許作為一個孩童,他只是強烈的嫉妒爸爸對哈桑付出的感情,所以才會想法設法趕走對他從一而終的“仆人”。
哈桑這個傻孩子,總是在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大概每個人都有自我救贖的時刻,背負著沉重的心事,尋找契機發泄和懲罰自己。就像阿米爾為了把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帶回美國,寧愿被可惡的塔利班頭目哈塞夫打的遍體鱗傷,他承受了肉體的傷痛,可是他的內心卻是酣暢淋漓的。他認為他走上了成為好人的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