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讀完 史蒂芬.柯維 著作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感覺還是有一定的頓悟和啟發的,特此記錄,以防忘了,也給各位感興趣的讀作做個序。
我身邊很多朋友對此類勵志書籍都是嗤之以鼻,以至于我在跟他們的交談中不敢提及此類書籍任何相關信息,更別提推薦了,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市面上也確實有很多此類的勵志書籍,讓人讀完了也就讀完了,回想起來沒有任何味道,根本談不上雞湯,頂多是一杯白開水,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跟這類書籍還是有些許的區別的,因為這本書不僅告訴你什么是對的事,也告訴了你怎么做對的事情,以及如何把事情做對。
下面對這七個習慣做個總結
1,《積極主動》 —— 個人愿景的原則
這個從字面上看給人的感覺就是要有“眼力見”,要主動去做事情,主動承擔責任,但是在史蒂芬.柯維這本書中,“積極主動”習慣不僅僅指的是行動上的,最主要的還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用中國的一句成語叫寵辱不驚,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無論遇到什么挫折都不會被擊敗,有些家長稱呼自己的孩子叫“皮實”,這就是最積極主動地表現了,與此對立的就是“玻璃心”,這個東西是絕對不能有的,不然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搞死的。
2,《以終為始》 —— 自我領導的原則
在這個習慣中史蒂芬.柯維告訴了我們領導與管理的區別,告訴我們如何發現我們的影響圈,如何利用我們的影響圈,如何擴大我們的影響圈,最后建議我們定義我們自己的使命宣言,并以此為終,持之以恒的執行它。
3,《要事第一》 —— 自我管理的原則
史蒂芬.柯維將我們做的事情分為了四類:
(1)重要而且緊迫
(2)重要但是不緊迫
(3)不重要但是緊迫
(4)不重要不緊迫
舉個例子
40歲了還沒有女朋友,朋友孩子都打醬油了,愁啊,正在這時一個姑娘走進了你的世界,于是你要追她,這就是一件有重要又緊迫的事情;
表白的時候姑娘說追我可以,如果你英語可以跟外國人說的一樣好我就答應你,我給你3年時間,那么三年內學好英語就是重要但是不緊迫的事情;
于是你開啟了學習英語的學霸模式,學習的時候房產中介打電話過來介紹你中意的房子,但是你現在根本沒錢買,所以接電話就是不重要但是緊迫的事情
學著學著你累了,于是你開始追劇了,這就是不重要不緊迫的事情
史蒂芬.柯維推崇做第二類事情,因為只要做好第二類事情,那么往往不會出現另外三類事讓你做。
4,《雙贏思維》—— 人際領導的原則
很多公司推崇員工獎罰制,也有淘汰制度,那在雙贏思維的習慣中史蒂芬.柯維是不推崇這么多的,何為雙贏那就是大家都是贏家,誰也別吃虧,而公司的這些制度必然會造成輸贏的局面,說白了,你做的再好,只要別人做得比你好,那你就是輸了,這樣勢必造成員工的的政治斗爭。
5,《知己解彼》—— 移情溝通的原則
這乍一看有點像軍事謀略,這就有點扯遠了,這個習慣告訴我們的其實就是尊重談話對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只有深刻的明白談話對方的意圖,目的,才可以更好的溝通,甚至談判。
6,《統籌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這個習慣我理解應該是對上一個習慣的升級,上一個習慣說的可能是兩個人或者多個人在溝通,那這個習慣指的場景就是多個人在討論了,我們在談論的時候往往都是爭得的面紅耳赤,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只顧著自說自話,這樣是不會有好的溝通結果的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更新的層面分四種
(1)身體
(2)智力
(3)精神
(4)社會情感
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對這四總層面做個充分的講解,以及更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