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正在播放《開學第一課》,一個白頭發白胡子的美國人在講述著對漢字的熱愛,他是漢字叔叔理查德,放著收入豐厚的工程師工作不做,二十二歲時攢夠買一張單程機票的錢來到臺灣,買了一到六年級的語文課本,做了很多識字卡片,背面寫上英語,吃飯,走路,上廁所都帶著。理查德鐘愛漢字,他喜歡漢字從象形文字演變的過程,每一個漢字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故事,學漢字,就好像在閱讀一個個故事。花光30多萬美金建網站,把畢生的精力,用來研究漢字,用普通人的眼光來看,有點不可思議。那么支撐他的,應該是熱愛的力量。
四十度的高溫時,有人垂釣;大雨傾盆時,有人垂釣;還有人從晚飯后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在野草叢生的水溝邊,忍著酷暑和蚊叮蟲咬,一個人坐一個晚上,我都想不明白,魚又不貴,要是我,早拿錢到街上去買了。直到一天晚飯后,又碰到同事發哥他們幾個在垂釣,放學之后,發哥匆匆回到家,吃個涼饃,就點涼菜,趕緊拿著魚竿到河邊。我們路過時,天色已晚,熒光燈亮閃閃的浮在水面上,等待魚兒上鉤,幾位垂釣者似乎并不著急,悠閑的聊天,天南地北的侃著大山,然后,飛哥去轉了一圈,買回了兩瓶啤酒,幾個雞爪,幾包鵪鶉蛋,把東西放在草地上,像吃到零食的孩子般樂呵著,此時,他們不想工作,不想家庭,只有垂釣的快樂,真好!想起有一篇課文《釣勝于魚》,我終于懂了。
身邊,有一群熱愛音樂的老人,有退休的,有手藝人,還有農民,在路邊吹拉彈唱,享受著他們的晚年生活,歌聲不夠專業,表情不夠自然,但當各種樂器一起想起的時候,他們是快樂的,他們奉獻給小鎮的,是最好的音樂會。晚上,廣場舞的樂曲在回響,一群媽媽們在舞動,她們的舞姿并不曼妙,又有什么關系呢,一天天為家人忙碌著,為瑣事操碎了心,就讓她們舞吧,那是屬于她們自己的輕松時刻。
我的網友中,很多人愛寫點文字記錄生活,寫出的文章,或許優美,或許稚嫩,但我們一直在寫著。寫文,過程并不美好,要寫了改,改了寫,為一個字是否準確,要去查資料,一篇好的游記,要反復觀看拍的圖片,長時間坐在電腦前,腰會酸,眼睛會疼,我們堅持了下來,是因為喜歡。
也許你愛旅游;也許你愛唱歌;也許你愛打麻將;也許你愛養花;也許你愛養鳥……
管他什么,只要心中有熱愛,生活就被賦予了色彩!
去熱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