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開心,認識了搞表演的新朋友李瑞。
大家都在即興舞蹈群,有些共同的舞蹈戲劇朋友不奇怪,神奇的是他的好朋友是我的好朋友的弟弟,不由慨嘆世界真小。
本來是過來看看是不是到我的瑜伽舞蹈班里兼職的,然而并沒有怎么聊班里工作,更多的是在聊戲劇啊表演啊,確切地說是好奇貓一直在采訪他:橫店好玩嗎?劇組好玩嗎?怎么練發聲啊,兩人在練功房門口捏著腮幫布魯布魯嘣嘴皮子……兩個隨性的人相遇,正事完全拋在腦后O(∩_∩)O哈哈~
“怎么喜歡表演的?”
“因為喜歡些美國的影星”
“誰帶你入行呢?”
“我自己一個人去橫店”
“從群眾演員開始”
“群眾演員怎么樣?”
“群眾演員特別傻”
“噗--特別傻哈哈”
“就是當背景走來走去,或者吃飯什么的”
“后來開始做特邀演員,就是可以露臉了,也有幾句臺詞”
“特邀還分大特中特和小特”
“有時在一個片子里演不同的角色,那就好玩”
“怎么來北京了呢?”
“我比較隨性”
“還跟朋友去海南玩了一下野外生存”
“那時就感覺到,人真的可以需要很少。
你之前問好玩嗎?其實好玩純屬個人感覺。有天住帳篷里,外面下雨了,心里特別平靜”
讓我感動的是,他并沒有說一個苦字。只說一句也有彷徨的時候。電視上常常看到追求藝術夢想的人訴說種種艱辛,雖然不了解這行,也可以想見其中不易。
說到美國戲劇老師讓他在工作坊教課,他兩眼放光,整個臉都綻放開來。這是真正發自內心的熱愛。
想起心理咨詢師朋友韋琳說過:要把精力放在最感興趣的事情上。
他說接受了老師大理工作坊的教課機會,但是推了北京工作坊的教課機會:
“我不知道可以教給他們什么“
“想等什么都準備好,可能永遠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因為都不夠好。我多年前有陣很勤寫瑜伽教學手記,后來不寫了,因為發現過一陣想法就會變。再后來不再介意這些,因為一直在學,會一直調整。或者換個角度,注意力不在自己可以教什么,而是可以從學生身上學到什么,或者根據大家的反應如何做調整。教是最好的學,同樣的東西教第一遍和第二遍,體會完全不一樣。
我做什么沒有把握的時候,在家師父楊老師總會跟我說,就當玩一樣去做”
“是,即興戲劇也這么說,當游戲一樣”
“之前為了學習上了很多課,后來發現好多還得靠自己,很多細微的可能老師也表達不出來”
“如果明白了不能化為己用,自然不行。這也跟老師的功夫有關,由淺入深易,由深入淺難。把高深的東西講得通俗易懂是要功夫的。記得剛剛開始教瑜伽時,喜歡跟學生說些自己理解的瑜伽理念,也就是空談。禪修后就能把生活體會融入體式中:比如直接用力到某個設定的點,還是不去想到哪個終點,只是放松,反而能到達更遠,這時再說注重過程還是光注重結果學生就好體會。還有就是細分,比如跑酷高科老師會把翻身拆分成先胯上下動,我們可能光練胯上下就練一陣。”
今晚沒有談工作,也很開心。白天因為招生和報名點人員問題焦頭爛額,晚上跟李瑞聊一下輕松多了。
畫家林曦說得好,每天都要有些時間,讓自己從繁雜的事中抽離出來。
感恩新朋友李瑞,讓我從繁雜中抽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