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蠻多93后的小同學來問我: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關系的啊,為什么你有那么多時間旅游啊。
也有不少人說,好羨慕你的生活,我也想像你這樣 云云……
其實,我并沒有什么好讓人羨慕的。入職場將近六點的我,在世俗的眼光中應該是個失敗案例:第一,我沒有在這城市奮斗下半畝屬于我自己的天地;第二,我在自己的公司也沒有做到管理層;第三,我尚未成家。
嚴格來說,我至今仍是孑身一人。尚不知未來的去處,也沒有什么長遠的職業規劃。
生活方式,是沒有什么攻略可循,也沒有什么方法可去左右的。即使我將自己24小時的作息列成list,對其他人也是沒有什么參考價值的。
決定自己生活方式的,完全取決于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追求。
我自2011年畢業,就來到現在的公司,一晃,6年快過去了。
那句歌詞怎么唱來著:將青春獻給身后這座輝煌的都市。我想,雖然我的青春還未完結,但要說是獻給了深圳這座城市,真是一點都不過分。
這幾年來,雖然拿過幾次公司業績方面的獎項,有幾個自己想起來也會為自己驕傲的事例。但是仍舊,在常人的眼里,沒房沒車沒存款,就相當于白干。
我把錢和除工作外的精力,全都獻給了各種興趣愛好。這些愛好也沒玩出名堂來,因為我本不以它們為志向,只當作興趣。按老一輩的說法,這就是“瞎忙活,一場空。”
和我同期進公司的同事們,基本都在這個城市有了自己的家,紅本本上戳了章,是官方認證,在這個城市站穩了腳跟的。每每有同事說:Vicky,你啥時候買房啊?你啥時候買車啊?你啥時候結婚啊? 我都笑笑:隨緣,隨緣。
我不是敷衍,我是認真地說 隨緣。儒家講究中庸,反正我覺得我挺貼近這一卦的,是屬于今朝有酒今朝醉,該行樂時且行樂這一種的。就是任何時候都覺得:就算明天死去也不會遺憾的那一種“但求無悔型。”
所以有人說我瀟灑,有人說我任性,有人說我土豪。
其實我哪里土豪,只是個人消費觀念不同罷了。
租的房子是小了點,但是布置它,我樂此不疲且永無止盡。有人說,這也不是自己的房子,住不了多久,干嘛買這么好的東西,干嘛花這么多心思,搬家多麻煩啊……
對啊,我就是愿意花這個心思,我就算只住個半年,它也是自己的“家”。
本來在這座城市的我和你,都是把他鄉作故鄉,那無論租房還是買房,那個四方天地,都是為我遮風避雨的港灣。對我而言,我應該尊重它愛護它,哪怕一塊桌布,都可以是我四方天地里的一個藝術品。
存款沒多少,機票倒是買了不少,一個周末的時間去成都吃個火鍋,去尼泊爾看下親友,這種事情也時有發生……
“如果家里出點大事你拿什么錢出來?”
“未來有了孩子你怎么養他?”
這些疑問,我沒去想過答案,我想也沒有一個答案。
我曾經寫過:我很感謝父母給我生命,他們讓我生而為人,這就夠了,這一世為人的造化,已是我對他們最大的索求,還能要求他們去為自己做些什么呢?只盼他們無病無痛地走完這一生。
于自己也是,將來有了孩子,盡自己所能,讓她有一個富足的人生,我能給的有限,愛卻無限。
而在那個生命到來之前,我都應該過好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想做又能做到的事情,愛和責任,是可以并肩同行的,等那個新生命真的到來的時候,那種為自己而活的勇氣和能力,一定能賦予另一個生命成長的力量。
我一直覺得人是一個彈性動物,不是我們改變生活,而是生活改變我們。好似打太極,若懂得陰陽協調,軟硬有道,便能和萬事萬物融合得恰到好處。
說家里出了大事怎么辦,未來如何養小孩這類問題,拋開現今還不錯的醫保社保等條件,若真到那一天,拼盡力氣也是會為身邊的人去遮風避雨的,其他的,就聽天命罷。
這樣想來,無房無車無存款無家室,可說是一無所有,我所有的,也只有一種孤勇,它指引我走今天我想走的路,過現在我想過的生活。
我們太愛做規劃,太愛計較未來。那些時間管理軸、如何做好人生規劃之類的文章和課程近兩年來炙手可熱。然而,沒過好今天,又談何明天?
于我而言,生活還是一個“活”字,如何如何算計,如何如何去權衡利弊計較得失,最終還不如活個明白痛快,你與它計較,它自然也與你計較,你若善待它,我想,它必然也善待你。
因為我永遠不知道,我還有多少個明天。
對這個世界,多看一眼,沒準真是最后一眼;對熱愛的事情,多做一件,沒準就是最后一件;對深愛的人,多給一分理解,多給一個擁抱,沒準就是最后一點溫暖……
“如何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本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問題,也沒有什么答案,活了這十幾 幾十年,你現在過的生活就是你想要的,因為路,都是自己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