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fā)圈聊到夏至未至開播了,回想當年最愛傷春悲秋,寫所謂的青春文學,滿滿一個書柜的最小說,時光網(wǎng)的會員群,還有一本朋友贈送的郭敬明親筆簽名的悲傷逆流成河……
在時光群里,我認識了好幾個迄今還有聯(lián)系的朋友,甚至有了一個長達幾年寫信的筆友。
朋友K說:我以前也很迷這些,現(xiàn)在看回去真是像個傻逼一樣矯情。
素不相識的某人說:“羨慕擁有郭敬明親筆簽名的朋友。喜歡一個偶像是一種內(nèi)心的信仰,會把他當成學習的對象,會在喜歡他的路上越來越要求自己,努力向他靠近,努力向他學習,努力變得優(yōu)秀,努力提高自我。青春總會因為一個偶像而改變了自己。
追完《小時代》系列電影后,已經(jīng)沒有像以前那樣狂熱地搜索郭敬明的相關(guān)消息,偶爾想起去翻翻他的微博,看下他的最新樣貌。這些年…漸漸感覺郭敬明臉上有了淺淺的皺紋,郭敬明代表了我的青春,如果有一天四爺老了,那我的青春就真的老了。
小四,希望有生之年能見你一面。”
看完以上的發(fā)圈內(nèi)容,不禁感慨一句“年輕真好啊”。
雖然回想當初都覺得矯情,看夏至未至時邊哭邊喊為啥最后不在一起,即便鄙視當時看郭敬明的自己,但不可否認的是郭敬明代表了我們的青春回憶。
很多人的青春都與郭敬明有關(guān),因為他的書里寫滿了少年少女們的青春憂愁,有著真真實實的青春場景,還有讓人沉溺其中的大段大段華麗辭藻,每每感動一大堆人。即便抄襲案件和商業(yè)炒作如影隨形,很多人已經(jīng)不看郭敬明了,但按照他的書改編的電視劇和電影,依然一開播立刻占據(jù)排行榜熱點。
《夏至未至》沒有多么狗血的情節(jié),只是女主人公立夏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一起陪伴成長,一起經(jīng)歷喜怒哀樂。細膩的描寫像極了每個人的中學生涯,一幀幀都是真實的存在。
記憶中的夏天都很長,大廣東熱氣蒸騰,頭頂上風扇呼呼作響,心里總有種擔心掉下來的恐懼。窗外陽光斑駁,穿越翠綠的葉子,留下一圈圈的光影,蟬鳴一聲聲響在耳旁。桌面上的練習冊高高疊起,昂起頭也只能看見老師的上半身,還有前桌翹起的小辮子。
穿著又土又丑的校服,冰淇淋吃得起勁,走到籃球場邊坐下,看著男生們假裝灑脫的投籃動作,聽著耳邊女生們的花癡叫好聲和嗡嗡議論聲,表面淡定實際內(nèi)心一直關(guān)注喜歡的男生。
小小的我留著長直發(fā),在宿舍廣泛傳閱中看完了夏至未至。記得同宿舍女生大喊結(jié)局為什么會出人意料,完全想不明白啊。
事隔多年后,我們終于都明白最后能夠在一起的人,往往不是當初的那個人。而那些曾經(jīng)與自己形影不離的伙伴們,有些漸漸走散在人群中,不留一點音訊。
而這些靜謐又深遠的時光回憶,裝點了我們的青春。
其實到現(xiàn)在我依然不敢去看夏至未至,總怕電視劇破壞小說的美感,更怕勾起回憶。
長大后的我們不再肆無忌憚的在陽光下大笑,不再憑著滿滿的膠原蛋白而不去涂防曬和護膚,不再遇到微小的事情都與別人分享,不再滿懷憧憬高談夢想。
上班、喝酒、熬夜、泡面、煲劇與手機,構(gòu)成了生活中的日常。
而其實,我非常懷念那時候的自己,懷念看一本書都能感動得一塌糊涂的自己,懷念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歲月。
即便被高考壓力一遍遍反復煎熬,但心里依舊充滿陽光和希望。
那時候所身處的環(huán)境,有純粹簡單的念想。
那時候所幻想的未來,有著無數(shù)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