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參與感》讀書筆記

文/核鍋底

2016-03-05

封面圖
本書框架思維導圖

2016.3.19-3.29,喜馬拉雅

這本書的介紹說的很虎——揭開小米4年600億奇跡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本書的作者是小米的創始人之一,黎萬強,雖然副標題是小米口碑營銷內部手冊,其實書中的內容不只是營銷,是介紹了一種新的品牌和消費模式,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對小米的產品設計、品牌建設、與用戶互動、服務理念、公司理念等多方面有更多的了解,用案例的方式介紹更加生動。

不同的人看這本書會看到不同的內容。

互聯網創業者看到的是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下的品牌如何打響。小米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初,異軍突起,從最開始的手機系統到后來推出智能手機,并揚言要做中國性價比最高的手機。互聯網大浪襲來,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的大品牌都被拍在沙灘,小米挺過來了,并以驚人的速度開疆拓土。小米,在各種電視媒體上很少見到廣告,卻可以四兩撥千斤做到通過口碑傳播做大做強,這是互聯網創業者可以學習卻無法復制的。

2008年,雷總就提出了“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互聯網七字訣。專注和極致,是產品目標;快,是行動準則;而口碑,則是整個互聯網思維的核心。

口碑傳播類似動力系統有三個核心,內部稱為“口碑的鐵三角”:發動機、加速器和關系鏈。1.發動機:產品;2.加速器:社會化媒體;3.關系鏈:用戶關系。

“參與感三三法則”。

三個戰略: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三個戰術: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做爆品產品規劃階段就是只做一個,做到同品類市場第一。做粉絲就是讓用戶受益,員工粉絲化。做自媒體就是讓消息傳播扁平化,并個性化感情輸出。

創業之初想一個好的公司名字確實不容易,我們的主要考慮是:

1.中文名要易記易傳播;2.配套的頂級域名可獲得;3.商標可注冊;4.便于國際化推廣;5.生活中早已熟悉,本身帶有色彩感和富于情緒。

創業的產品能夠成功的前提是先撓自己的癢處。如果自己都不能真心滿意,又如何去打動用戶?真正在業內能做到顛覆、極致的公司往往都于此相通

創業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團隊,其次才是產品,有好的團隊才有可能做出好產品。

自媒體運營者會看到如何吸引用戶的眼球,并能更加持久。小米的用戶大都有較高的忠誠度,在互聯網時代忠誠度比流量關鍵。一個自媒體的流量再大,無法留住用戶,用戶不愿意為他打賞不想購買,那么運營不會持久。自媒體運營要掙錢不是壞事,怎么在掙錢的同時還能留住并吸引更多用戶,這是學問。我認為首先要對用戶有用,知識性的公眾號類自媒體如羅輯思維,能帶來真正的干貨打響品牌;方法類的如秋葉、師北宸通過講座、培訓出租時間;以來信任度的各大品牌代購、搭配達人;依靠產品性能、設計等優勢站在搜索榜前端的小米手機。

小米做品牌的路徑:一開始只專注忠誠度,通過口碑傳播不斷強化這一過程,到了足夠的量級后,我們才投入去做知名度。

企業做自媒體的內容運營,要先做服務,再做營銷。企業做自媒體的內容品質最重要的是“講人話”。企業要花精力讓自己成為能持續提供優質內容的自媒體,同時,也應該發動用戶來產生內容。

做品牌傳播,要少花錢辦大事,就是說要善用巧勁,四兩撥千斤——就是要有幽默感,勇于自嘲,甚至自黑。

客戶服務部門可以看到如何和用戶做朋友。在不同的平臺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解決不同的問題,以提高效率,增強用戶參與感和舒適度。

如何排序這些海量需求的優先級?1.先處理浮出水面的需求。2.第一時間公示改進計劃。3.讓團隊結構也“碎片化”。

用戶體驗的核心是為誰設計。確定為誰設計、好用、好看,這是我理解中用戶體驗的三個“漸進式命題”。

“為誰設計”,很多人都可能忽略,但這是用戶體驗設計的原點,在它確定之后,設計坐標系統才能明確下來;而如果沒有它,就無法正確定位產品好用、好看的努力方向,產品設計就會很蒼白,因為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可謂千差萬別。

有些品牌公關事件,偶爾也要講究娛樂精神。娛樂不僅可以表達態度,還能扭轉戰局。

相比微博可以作為營銷平臺,微信更適合做服務平臺。

產品、傳播部門可以看到。

營銷絕對不要講一堆空話,把最能打動用戶的話用最直接簡單的方式說出來就可以了。

好的品牌宣言和愿景要簡單純粹,表達自己內心的愿景,也能激發大家對美好的向往

活動產品化,產品活動化。這是小米市場銷售活動的微創新,我們實現了“活動產品化”,把活動當作產品來設計和運營,持續優化。與“活動產品化”對應的我也常說“產品活動化”,指做產品要運用運營思維,把一些活動的環節植入設計成為產品的功能。

怎樣做好一場發布會

首先,有“點”才做發布會。

第二,發布會最重要的元素是產品本身。

第三,我們追求做有“沉浸感”的劇場式發布會。現場布置越簡潔越好,現場的座椅應該一致。發布會時長不要超過90分鐘。場內要簡潔干練,元素集中巧妙的場外活動設計能讓他們可參與、可留戀、可分享,這也有助于發布會氛圍的預熱和興奮度的保持。

發布會的核心是產品,關鍵表現形式是演示文稿。最好是保證每5分鐘就會出現一個尖叫點,貫穿全場才能做到全程無尿點。所謂沉浸,就是產品夠分量,內容夠明晰,氣場夠集中,讓與會者進入那種完全投入的“超臨場感”中。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