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中秋節來臨,月餅已經成為節日必不可少的食品,無論是自家吃還是送禮,都已經成為一種傳統而廣泛的習俗,從唐朝初期開始,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歲月沉淀,中秋月餅也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樣式,比較常見的并為大家熟知的有廣式月餅、蘇式月餅、京式月餅、滇式月餅、以及潮式月餅等等。每一種月餅都與當地的傳統習俗緊密結合在一起,每種月餅的口味各異,風格也不盡相同,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都蘊含著對中秋佳節最美好的祝愿。
兒時的記憶總是難忘的,雖不盡然懂得過節的涵義,卻也總是能記得口中吃過的香甜月餅,你記憶中的月餅味道是怎么樣的?也許小編心中那口月餅的味道,你們都不曾見過。
廣式月餅的主要特點是皮薄、餡大、油多。以蓮蓉蛋黃月餅為例,雖然皮薄,但是必須要用轉化糖漿來制作餅皮,因此餅皮很軟但糖分比較大,蓮蓉的原材料是蓮子、砂糖、油,蓮子用水泡開后燉熟攪爛,用油和糖炒制水分蒸發較干后備用,蓮蓉口感軟綿細膩,非常可口,不過制作中加入的糖分和油分大,還是不能貪吃。廣式月餅因為外觀花紋漂亮,餅身緊實不易碎,目前全國的接受度非常高。
蘇式月餅的主要特點是酥松,餡料肥而不膩。以鮮肉月餅為例,蘇式月餅的餅皮主要用豬油和飴糖,加面粉制作而成,餅皮酥松分層且白,稱作油皮,烘烤后變酥,不同的是,蘇式月餅還需要制作油心,油心用豬油和低筋面粉以1:2的比例混合制作,油皮和油心最后需要包在一起搟開從能用來包肉餡,鮮肉月餅因口味咸香酥松,受到廣大好評。
京式月餅口感松脆,甜度適中。京式月餅以自來紅、自來白為例,與其他月餅不一樣的地方在于,自來紅用的是香油,而不是植物油或者豬油,因此它的酥皮會更硬一些,自來白的酥皮與蘇式月餅的酥皮比較相似,不同之處在于餡料的調制,古代皇宮里的糕點就喜用酥皮的制作方法,不需要用模具。餡料喜用棗泥、山楂、五仁。
滇式月餅以云腿月餅為代表,餅皮比較硬,口感咸甜。云腿月餅的餅皮稍硬,因面粉中除加入豬油、糖之外還加了蜂蜜,使得它的油性更小些,主要的特色在于用云南火腿做內陷,火腿中亦加入了豬油和蜂蜜、糖,再加入炒熟后的面粉做成餡,使得鮮咸香甜的口感俘獲人心。滇式月餅也不需要模具定型。
潮式月餅皮酥餡細,油度甜度適中,不膩口。潮式月餅的制作與蘇式比較類似,只是皮更酥,餅身比較小,因此餡料細,由于酥皮在運輸不容易保持形狀,因此沒有廣式月餅的推廣廣泛,口感也不及廣式月餅討喜,因此,潮式月餅目前也作為潮汕人日常的糕點食用,不僅局限于中秋節。
最后一款月餅,來自非常傳統的客家月光餅,以梅州河源一帶為主,也叫月華餅,潔白而圓薄的餅身,花紋錦簇,餅圓而大,像潔白的月亮一樣,象征著中秋圓滿平安,每到中秋節,客家人總要買月光餅來吃。月光餅的制作需要借助模具,用白糖、米粉、芝麻、花生、瓜條制作而成,芝麻和花生需要提前炒熟,然后和糯米粉、熬制糖漿一起碾碎成團,然后入模具后烘制而成,月光餅清香潔白,雖口感不如其他月餅濃重,但是它簡單而樸素的外表讓人倍感親切,這是許多客家人記憶中熟悉的月餅味道。
簡單的月光餅并不討喜,但是現在月光餅已經有所改良,加入的材料更多,味道比原來的更好,你們吃過這樣的月光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