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人,他有很多疑問。
千萬別有遺憾,這件事很重要。
他說。
只是在等死,畢竟這世界暫時沒什么特別牽掛的,我只是在學(xué)習(xí)別人,盡管不喜歡。
愛情,情親,友情。
這些很這樣啊,你需要。
我想了一下,選擇了愛情,選擇了一個女孩,她好看也是朋友,應(yīng)該是個愛情吧。
時過境遷,我發(fā)現(xiàn)我可以告訴別人任何人,我愛她,并且不需要感情就可以失眠。
那就先把愛情放一下,靈魂你也等一下。
情親?盡力維持。
血脈讓我傳承了他們的樣子,血液也刻進了他們的姓,于是我們成了家人。
但每個人的靈魂都有這個的想法,而我盡力行走中也像大部分人一樣努力塑造自己的思想,而變的與父母千差萬別,甚至格格不入。
不過沒關(guān)系,我已經(jīng)努力維持。
友情,這不是我擅長的,但我也不是怪胎,只是隱形。
這點大概不需要過多闡述,人們很聰明卻不愿意努力,都在盡力避免不正常,這樣你才能有朋友。
目前還未有,但我知道沉默是安身之法。
那遺憾呢?
遺憾好像也很重要,但大家都不喜歡,比如在洗碗時死去;在寫作時死去,人們經(jīng)常聽到突然離世都會有種他還有遺憾的感覺。
這不知道是否正確。
但遺憾好像一直都在,活著的時候也一大把遺憾,也沒人關(guān)注過,那為什么死了要感嘆一下?
死亡要感嘆一下,這東西和這個世界是條線,不管是哪個階層的人都有機會體會到的,也就成了一種原始的恐懼。
這個世界上有很大道理,但基本上只有特點時間才感慨一下,而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都要面對一口油鍋,然后倒油倒鹽倒菜,像千百次做過的一樣,無聊且疲憊,并不用什么大道理度過那枯燥的半個小時。
但就像人生中其他半個小時一樣,它都是無聊的。
而大多數(shù)時,我們只是在體會這個世界,就像旅游一樣,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死的時候才會感慨黃粱一夢。
想起龍叔,他前兩年死了吧,大概是那個時間。
他是我父親的老友,年齡相仿,我也從小就對他有印象,是個瘦瘦的人,喜歡給我和他女兒出數(shù)學(xué)題,那是他和我年齡相仿的女兒,看得出來他對這個最小的女兒很是疼愛。
他去世了,房子剛買還沒裝修,查出來已經(jīng)是晚期,沒多久就死了。
去年過年,父親帶著我再次拜訪,他大女兒終于嫁人,兒子也接管了他的店,老婆看起來很憔悴,但見到我們還是熱情接待,至于小女兒已經(jīng)去了另一個城市做了超市收銀員。
我有時想,那時龍叔到底給我出了什么題目,是我解開了?還是他女兒解開了?
遺憾,大概不是失敗,而是再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