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籍懸車不待車,彩衣歸去奉晨昏。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三國時期的史料相較于當時的社會風貌只是滄海一粟,后人們孜孜不倦地考證,也不過是為了尋覓些許滄海遺珠。本篇就來聊聊漢末時期的淳于姓人物們。
梳理了《三國志》、《后漢書》、《晉書》中的淳于姓人物們,列個名單:淳于瓊、淳于俊、淳于嘉、淳于式、淳于登、淳于定。這些人里只有淳于瓊在后世頗具名氣,主要是沾了曹操、袁紹二人的光。其實青州北海境內就有個淳于縣,漢代也曾出現過幾位淳于姓的名士,比如與醫療相關的淳于意,官至侍中的北海淳于人士淳于恭。
“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三國志·武帝紀》
【淳于瓊,曾經與袁紹、曹操同為“西園八校尉”之一,說明幾人之間本來就有些交集,只是淳于瓊選擇了追隨袁紹。案《后漢書》他應該和郭圖都是潁川人士,也曾勸過袁紹迎奉天子,最終在官渡一役中先于袁紹逝去】
“易博士淳于俊對曰”——《三國志·高貴鄉公紀》
【淳于俊,在曹髦時期擔任過易經博士,顯然他在易經上的造詣已經是當時的佼佼者,并且憑借和曹髦關于《易經》的問答在史冊留名,并且《三國志》中還完整收錄了那一次兩人的對白】
“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于嘉、趙溫,司空楊彪、張喜等為公,皆辭拜讓瑞”——《三國志·董卓傳》注解
【淳于嘉,這是位濟南人士,官至東漢司徒,能擔任三公之一對于一個人的仕途來說就已經足夠耀眼了。淳于嘉在初平二年(191年)從光祿大夫升任司空,初平三年(192年)遷任司徒,興平元年(194年)被免官,東漢的三公們大多是要為天災人禍背鍋的】
“會稽太守淳于式表遜枉取民人,愁擾所在”——《三國志·陸遜傳》
【淳于式,吳國會稽太守,曾舉報過陸遜征調民眾干擾了地方秩序,陸遜不以為忤,后來見到孫權時反而夸贊淳于式是個“佳吏”,也是認定淳于式這是一心為民】
“王甫休沐里舍,球詣闕謝恩,奏收甫及中常侍淳于登......及子弟為守令者,奸猾縱恣,罪合滅族”——《后漢書·酷吏列傳》
【淳于登,漢末時期的中常侍之一,他為人奸詐并依附于王甫,所以在王甫等人被陽球彈劾后,隨著王甫一起團滅了】
“征西大將軍、南陽王模使其將淳于定破劉芒蕩、五斗叟,并斬之”——《晉書·懷帝紀》
【淳于定,永嘉三年(309年)就出現在了歷史舞臺上,可能也是生于三國時期】
如有疏漏,還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