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時期名士輩出,他們往往會受到世人們的贊頌,不過有些人虛有其表,或者晚節不保。本篇就來聊聊漢末時期的韓姓人物們。
梳理了《三國志》中記載的韓姓人物們,列個名單:韓遂、韓暹xiān、韓馥fù、韓浩、韓莒jǔ子、韓范、韓嵩sōng、韓暨jì、韓肇zhào、韓繇、韓珩héng、韓胤yìn、韓起、韓荀、韓當、韓綜、韓融、韓斌、韓宣、韓忠、韓觀、韓龍、韓玄、韓冉、韓儼、韓士元、韓晞xī、韓扁、韓晏。其中不乏韓遂、韓當、韓融這樣在后世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
“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眾十馀萬,天下騷動”——《三國志·武帝紀》
【韓遂,漢末時期涼州之亂的代表性人物,渭南之戰中還與馬超等人一起被載入史冊】
“秋七月,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奉別屯梁”——《三國志·武帝紀》
【韓暹,白波賊之一,也參與了李郭之亂,趁此機會獲封大將軍】
“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太祖拒之”——《三國志·武帝紀》
【韓馥,董卓推舉的冀州牧卻參與了討董聯盟,還將冀州拱手讓于袁紹】
“是歲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三國志·武帝紀》
【韓浩,曹操部將以忠勇聞名,常年待在曹操中軍,還參與過屯田事宜】
“斬督將眭元進、騎督韓莒子、呂威璜、趙叡等首”——《三國志·武帝紀》注解
【韓莒子,袁紹部將,也可能與“韓猛”是同一人,官渡一役中喪命】
“易陽令韓范、涉長梁岐舉縣降,賜爵關內侯”——《三國志·武帝紀》
【韓范,雖然曾經支持袁紹,但也早早向曹操投誠】
“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三國志·武帝紀》
【韓嵩,荊州地方名士,與劉表有些嫌隙,后來加入曹魏陣營】
“韓暨字公至,南陽堵陽人也”——《三國志·韓暨傳》
【韓暨,同樣是荊州士人,他曾被劉表強迫出仕,后來在曹魏官至司徒。有兩個兒子韓肇、韓繇】
“太祖高韓珩節,屢辟不至,卒於家”——《三國志·袁紹傳》
【韓珩,曾經為袁紹效力,袁紹落敗后多次拒絕曹操的征辟】
“術遣使韓胤以僣號議告布,并求迎婦”——《三國志·張邈傳》
【韓胤,袁術派去呂布那傳遞消息,結果被呂布一怒之下處斬了】
“別遣將韓起等率將三軍,馳行至沓”——《三國志·公孫度傳》注解
【韓起,公孫淵麾下將領,僅有的戰績是伏擊吳國使臣】
“太尉楊彪、太仆韓融近臣從者十馀人”——《三國志·董卓傳》
【韓融,漢末時期潁川名士,也是被董卓征辟來的名士之一】
“后傕脅天子,繇與尚書郎韓斌同策謀”——《三國志·鐘繇傳》
【韓斌,漢末尚書郎,曾與鐘繇等人一起協助漢獻帝逃離長安】
“韓宣字景然,勃海人也”——《三國志·裴潛傳》注解
【韓宣,同樣是一位飽學之士,還因為禮儀問題與曹植鬧過矛盾】
“又遼東太守公孫康自稱平州牧,遣使韓忠赍單于印綬往假峭王”——《三國志·牽招傳》
【韓忠,在遼東為公孫康效力,拉攏烏桓時沒有辯論過牽招】
“邈同郡韓觀曼游,有鑒識器干,與邈齊名”——《三國志·徐邈傳》
【韓觀,年輕時與徐邈其名,還在曹魏擔任過豫州刺史】
“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韓龍刺殺比能,更立其弟”——《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
【韓龍,他刺殺軻比能一事產生了巨大影響,只是史書中沒有對此事有過多著墨】
“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三國志·黃忠傳》
【韓玄,漢末時期長沙太守,黃忠曾經的上司】
“備聞曹公薨,遣掾韓冉奉書吊,并致賻贈之禮”——《三國志·先主傳》注解
【韓冉,曹操逝世后劉備派去魏國吊唁的使者】
“與巴西韓儼、黎韜童幼相親厚”——《三國志·楊戲傳》
【韓儼,年少時與楊戲、黎韜交情很好,也借此留名史冊】
“贊馬季常、衛文經、韓士元”——《三國志·楊戲傳》
【韓士元,在《季漢輔臣贊》中被提及,也許與韓儼是同一人】
“時劉表遣從子虎、南陽韓晞將長矛五千,來為黃祖前鋒”——《三國志·孫策傳》注解
【韓晞,劉表麾下部將,又是一位南陽人士,可能與韓暨有些淵源】
“遜遣親人韓扁赍表奉報,還,遇敵於沔中,鈔邏得扁”——《三國志·陸遜傳》
【韓扁,陸遜派出的使者,被敵軍擒獲】
“策遣永寧長韓晏領南部都尉,將兵討升,以齊為永寧長”——《三國志·賀齊傳》
【韓晏,曾奉命征討商升,但是沒打過】
“紹遣別將韓荀鈔斷西道,仁擊荀於雞洛山,大破之”——《三國志·曹仁傳》
【韓荀,袁紹部將,為曹仁添了一筆戰績】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三國志·韓當傳》
【韓當,江東早期宿將之一,讓人印象深刻的可能是赤壁一役落水之事。他有個兒子韓綜,后來叛逃魏國,也讓韓當的風評受到影響】
如有疏漏,還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