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快結束了,我最終還是決定不出去找工作,一門心思地死磕自媒體。
自媒體大法好啊自媒體大法好,但是如果你只是一個只會寫文章,菜一點只會抄文章的家伙,那抱歉,你就是那個被罵“吃翔”的小編。
現在很多自媒體平臺都在呼吁作者們站到鏡頭前來,比如頭條上面的“我要上頭條”活動就特別有意思,自己也錄了視頻發到了網上,最后拿到了1000塊的號外獎金;去年12月,又去參加了武漢百度百家的創業者大會,不過百度真心摳,只弄到兩本書。
不做后臺默默無聞趕稿子的小編那是對的,不然做自媒體還有什么意思,要做你就要把自己做成一個IP。
IP是什么?英文叫做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的意思,但是現時代的IP你可能不能這么理解,因為它是個“新物種”。新物種總有它的不同之處,在我看來有以下5大特點:
第一,生產內容
這個對于很多所謂的自媒體人來說都不是難事,不然也就不干這一行了對吧!
第二,原創
做原創的難啊!講真,頭條1000萬的作者里面有幾個是能做原創的?我曾經和一個自媒體人交流,他有10個頭條號,每天從早抄到晚,收入還不錯,一個月3萬。可是這值得嗎?原創才是王道。
第三,人格化
舉個例子就好了,就我今天的這張配圖,papi醬,很多搞笑的視頻為什么大家不去看,非要一股腦地跑過來圍觀這個飛機場?原因很簡單,人家是一個美貌與才華并兼的女子。
第四:產生流量和變現
papi醬目前微博的粉絲已經2148萬了,不管自媒體平臺流量收入有多少,就去年羅振宇聯合天使投資砸出的1200萬都很恐怖了;雖然撤資,但papi醬依然是個不老的神話。
第五:跨平臺不單一
papi醬原來就是個短視頻達人,羅振宇的投資本身是為了讓papi醬去做廣告,這就叫跨界了。看到這個你就可以想象羅胖子這個讀書人為什么開始做生意賣月餅,還有曾經的綜藝節目《跨界戲劇人》為什么那么火。
作為一個自媒體人,2017年我們真的應該了解IP這個詞,2015年有人說是IP的元年,因為各類主播、網紅開始興起,但是關于IP,我想說的是不止于此。無論你是憤世嫉俗的憤青還是家里炒菜的大媽,開個平臺做內容,你就能成為一個網紅,當然不是超級網紅啦。因為達到超級IP的水準還需要很久很久的努力。
今天這個文章先寫到這里,發現IP的特點,你才能反思自己的平臺是不是夠格成為一個IP。我想大家記住的是,做自媒體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把自己的夢想落入實踐,因為最后,你終歸要走到鏡頭前面來。
*我是90后自媒體人姚叔叔,給你我的微信(win822927),我們可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