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閑了,沉下心來慢慢思考生活中的細節(jié),發(fā)現(xiàn)有些小時候很擅長的事情,長大了依然很喜歡卻不擅長了,那些洋溢著真實的棱角正在一點點的消退。
拍照篇
聽媽媽說我的舅舅曾經(jīng)是一個攝影師,我沒有印象,只在外公家里的老相冊里看到過一些老照片,照片里的我還被外婆抱在懷里,在哭。這大概是我最早的照片了。
我記事后,媽媽買了第一個手機是紅色的翻蓋手機,可以拍照,我看到它的時候開心極了,七八歲的我,迅速在腦海中想好了各種pose,心里定好了拍照背景,穿什么衣服,扎什么樣的頭發(fā),以及用什么道具---我只有唯一的道具花雨傘。當然成片我很喜歡。
后來稍微大了一些,在姑姑家寫暑假作業(yè),姑姑跟我說寫三頁,出去玩十分鐘,我和表妹趁著這10分鐘,在屋外的柑橘林里,一個人假裝拿著照相機,給另一個人拍照,“我要這樣拍,這個也好看……”一玩就是一下午。
直到高一軍訓結束,我依然非常坦然的站在相機前,定格一瞬間。
慢慢的,不知道是因為人長大的羞恥心,還是刻意追求了某種效果,往往越是希望能夠拍出什么樣的照片,拍出來就越是奇怪。拍照局促不安,不知道手應該怎么放,不知道應該怎么笑,怎么站……到后面就,不拍了。
也許是跟不上新審美帶來的自卑感,不一樣的環(huán)境對什么是好看的照片有不一樣的定義,如果不能與之融合,作為要面子的成年人,就選擇放棄了吧
可是學習和接受新的事物并不意味著要被新事物定義,放棄自己原有的真實、自然和發(fā)自內心的笑。
心底的自信沒有了,再優(yōu)美的動作也是僵硬的。
說話篇
能說會道,真的是一門藝術啊。還記得小時候二爺爺家里蓋房子,家里請了很多人過來幫忙,在飯桌上,三爺爺逗我:“蕾蕾啊,今天這桌上吃了飯的人,一會兒都是去幫忙背沙的”。我回答說:“好啊,您在我的碗上給我裝一個背簍帶,我吃幾碗飯,就背幾碗沙”。惹得飯桌上的人哈哈哈大笑“這可把你三爺爺給難住了”。一天做工結束,三爺爺又說帶我回家玩,給我做魚吃,我說什么魚,他說不是國內的魚,是洋魚。我說,洋魚=洋芋,我不去,我家晚上也可以吃魚。
這可能就是童言無忌吧,想到啥說啥。
后來,各種各樣的聲音告訴你,不能還嘴,不能頂嘴,不能狡辯,不能插嘴,那……就只剩下沉默了,沉默了你就很乖,小時候還有一句話經(jīng)常被寫到摘抄本上---沉默是金。而現(xiàn)在想想,或許只是他們害怕說不過你吧。
口才,正確優(yōu)秀的說話方式,是需要鍛煉的,閉嘴低頭可能是態(tài)度好的一種表現(xiàn),但是并不能解決問題,這只是最差的一種認錯方式。
不要讓流水般的日子磨平你的“棱角”啊,你本優(yōu)秀,生來如此。真實,陽光,熱情。積極學習新的事物,認識新的人,讓它們變成你的鎧甲,增強你的核心力量,可以在生活中旋轉出一道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