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班級里有位同學的媽媽,總是溫柔的說話,即使孩子在學校經常調皮闖禍,在旁人眼里看著很是著急,覺得要是自己的孩子這樣,早就會加重語氣,說不定還會采取其他措施。我就想這樣的母親才是孩子的福氣,有一位軍人父親的孩子,被嚴格要求是必然,可是有一位總是溫軟細語的母親,所有的不快、委屈,哪怕調皮,都會被軟化在心里。我曾大膽的預測過這個孩子,長大以后一定會有出息。
我的字典里幾乎沒有“溫柔”兩個字,特別是在青少年時期,固執得可怕,鐵面得不近人情。記得大學時期,有位好朋友跟我說:你好兇呀!那時候才意識到需要改一改自己。我的性格并沒有多暴虐,行為也沒有多粗鄙,只是我可能對待任何事情都較真,又愛抱不平,看不慣的事兒就不怕得罪別人,擰勁兒一上來,也希望所有的人都認真。
第一次聽到“性格即命運”是一位大學老師說的,覺得很有道理,就開始琢磨著讓自己的情緒不用表現得那么明顯,說話方式變一變,少用祈使句,多加語氣助詞。說來學生時期并沒有什么天大的事兒,如果讓自己從鐵面變得柔和一點,應該會更有趣。磨著自己的性子直到現在,情緒激動的情景越來越少。
現代女性社會活動增多,需要自己獨立處事,如果沒有幾分果斷,沒有幾分魄力,沒有幾分霸氣,沒有幾分能力是沒辦法立足的,所以現在難得一見溫柔的女子。世人似乎對溫柔的女性也有些誤會,總認為她們軟弱,會被人欺負。諸不知以柔克剛才是女子該有的武器。
在那些溫柔的女子骨子里并不是沒有脾氣,她們只是把自己的主見用柔和的語氣來表達,其實在她們中間不乏外柔內剛的強者。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國前副外長傅瑩,銜著風潤儒雅的微笑,語氣輕柔,語速不疾不徐,卻給人一種無法反抗的壓迫力,她四兩撥千斤,有力地反擊了對方的強盜邏輯。
還有一種溫柔者是真溫柔,已經被欺負了,卻不會反抗、不懂反抗,可能從小沒有那樣的環境,或許是天性。我觀察了動物界的規律:但凡體格者龐大者,性格溫柔,像梁龍、劍龍、三角龍,都是植食性恐龍。還有大型犬金毛、拉不拉多,溫順可愛。家里有位親戚就是如此,體格高大,性格溫柔,過日子一把好手,賢惠的典范,可是面對某些關鍵性問題時卻沒有及時反抗,從而失去了保護家庭的契機。
本來性格不夠溫柔卻要裝作溫柔,這就是作,更讓人生厭,還不如收斂表情、語氣平和一點、語言舒緩一點。這讓我想起大學時期的一位校友,進校時鋒芒畢露,可能正是如此并不討喜,在宿舍里沒有同伴,在校園里幾乎是獨行客。慢慢的演變成“溫柔”,在溫柔的背后,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假”,一樣沒朋友也是情理之中了。
溫柔是一種力量,如果與生俱來沒有,也不用惋惜,真的善良比假的溫柔更珍貴!溫柔是一種境界,如果修煉也達不到,也不用難過,花有百樣紅,人與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