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去的我,似乎總在孤身的奮斗和無盡的自憐。渴望找到一條安身立命的道路,一直忐忑不安的心靈渴求安定。
曾經我以為,我的人生就此慘淡下去,如同童年時,總是孤身一人,與青燈老屋相伴的慘淡寂寞。
沒有小河邊和小伙伴們自由自在的游泳,沒有和小伙伴們胡鬧著去偷隔壁婆婆家的芋頭,沒有小伙伴們蹦蹦跳跳地跑遍整個村子,沒有小伙伴們要求我去他們家吃飯玩耍。只記得,小學在同學央求下去了她家玩,卻換來爸爸的一頓暴打;只記得,放學后總是自己一個人站在屋子門口,那時白天沒有電視,也因為家人說浪費電不能亂開,沒有任何娛樂節目的我只有站著,把自己幻想成童話里純潔的公主、電視劇里美麗的女主角,也許我后來的寫作和幻想能力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只記得,小學時我很少機會見到媽媽,就算是見到也大多是媽媽和奶奶斗爭的場面;只記得,有一年過年時,昏黃的燈光,孤獨的身影,沒有電視,實在無聊,偷偷地看瓊瑤的一本有點恐怖的《庭院深深》,結果嚇得大哭,哭完很久之后終于等到爸媽回來,媽媽卻說“剛才看完了那部電視才回來”,卻沒有人問我一個人怕不怕;只記得,被冤枉偷錢,每天回來只有棍子的迎接,被吊在樹上毆打,胸前被掛上寫著小偷的牌子被污辱;只記得,就因為我上學想拿一把新傘被爸爸打了一頓……
一切的一切,歷歷在目,很少向人提起。這樣的童年,我不愿向人提起,卻總在心里一遍遍回放。每次總有一股酸勁涌上心頭,每次都會淚流滿面。我唯一傾述過的閨蜜,也是以最尋常的語氣。
長大后,總是覺得不敢融入其他人,總是小心翼翼地怕早來別人的厭惡。與其說自卑感與生俱來,不如說是多年來的根深蒂固。我害怕家庭,因為我曾經的家庭,也因為怕以后我不能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照顧,讓他陽光健康地成長。
我一直在尋求一種安全感,為了這個安全感,為了遮掩自己的自卑,我走了很多彎路,失去了許多。在人前,我什么都不會承認。有人重視我的時候,扮得好社交,更多的時候,都是把自己藏在角落里,靜看別人的熱鬧紛繁。
2
記得大學以前,特別是高一,每當心情郁悶的時候,我就會沉溺在自己編造的幻想中不能自拔,通常一個故事我會一直想幾天,直到它從開頭到結尾、人物到情結都豐滿起來。甚至在上課聽不下去的時候,我都會不自覺地陷入自己的故事之中。晚上的沉溺是最厲害的,我的故事大多是悲情的,想到傷心處,我會淚如泉涌。在現實生活中受了委屈不會哭,在這里我卻能淋漓盡致地釋放自己。通常哭到累了就睡覺,那時枕頭已經像浸了水一樣。
記得小學,同學對我最多的評價是,想象力豐富!因為通常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我的發言是最天馬行空,最異想天開、最不可思議的。高二的時候我的想象力還是很厲害,那時老師要求寫隨筆,什么文體都可以,一周一篇。我寫的通常都是小說,而且是情節怪異的那一種。有一次開家長會,我媽隨便翻了一下我的作業本,看到了這些文章,回來的時候,她問我,你隨筆上的小說是抄的?我說,不是,自己寫的。她說真不可思議。其實說起來,這方面的天賦還是繼承我媽的,她學生時代寫作文很厲害。
可是,一切都在高三的時候變了。以前的放縱終于在高三的時候嘗到了苦果。按我的成績,根本不可能考到重點!那段時間很痛苦,我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繼續放縱,一個從此努力。似乎在黑夜中看不到一丁點光明。終于在高三第一學期的時候看到成績,我痛徹心扉。終于在那一刻下定決心努力。從那一刻開始,我就好像死了一次。剩下的只有一句軀殼,無意識地向著那個目標前進。寒假只放了一個星期,即使在親戚家拜年的時候我依然是捧著書本的。那時有時依然會做白日夢,但是真的寫不出有新意的文章來,我的思想已被高考緊緊束縛。每天只會埋首去寫所謂的歷年高考作文題,一個套路,一個文體,稍微偏離都是一個低分。我無奈也已麻木。
終于過了獨立橋,可是我的心依然冰冷,仿佛是萬年寒冰,不會有融化的一天。
到了大學,我以為到了天堂,仿佛看到了改變自己的曙光。的確,一開始,我是熱情十足的。可是那真的是萬年寒冰,短暫的陽光對它根本不會起作用。雖然我的確做出了成績,可是也付出了代價,我終究還是無法釋放自己。
悲傷是拯救自己的力量,我深信一位心理學家的話。可是我已經很久沒有哭過了。一滴眼淚都記不出來。更讓我感覺冰冷的是我不太具有那樣的想象力去編造一個故事。
3
大三時,我遇到了一個人,我希望他可以給我一個安全溫暖的家,在家里,我永遠可以得到放松,感覺到安心和安定,我希望他可以永遠重視我,永遠不會嫌棄我;我也希望我們可以給孩子這樣一個家,父母琴瑟和諧,其樂融融,在快樂的氣氛中健康成長,而不要成為復制的我。
我知道,和他在一起,我的家永遠不會演變成戰爭。
我知道,如果不是遇見他,現在的我還在慘淡中腐蝕著靈魂。對于真正在乎的人,我會隱藏起所有的傷痛,我希望我們的感情盡量沒有負擔。
4
以上都是我大學時在博客里所寫下的文字。如今已過去七八年,我已從豆蔻年華到了而立之年。再次看到這些文字,不禁五味雜陳,心疼過去的自己,也在思考自己畢業后這七年來是不是已經活出了心中的期待。生活已經剝奪了過去多愁善感的我,我變得理性而麻木。過去這七年里,我有了很多身份,我在外企里工作,我步入了婚姻(就是3里那個人),我成了一名媽媽。這些身份基本占據了我所有的時間,讓我無暇停下腳步檢視自己。
對于三十而立的恐懼,最近的我開始嘗試著停下腳步,利用寫文字來整理思緒、回顧過去、計劃未來。我不希望自己一直庸庸碌碌地為別人而活,我也希望為自己而活。整理過去的文字,讓我回憶起過去,意識到自己過去總是自怨自艾、也做了很多錯誤的決定,原生家庭還在很多方面影響著我,但是時間的漩渦已經把我帶到了這里,我只有繼續充滿勇氣地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的孩子快樂、讓身邊的人過得更好,才是對于目前的我來說最好的選擇。
其實這幾年我并沒有放棄自己,我不像身邊有些人那樣,除了工作就是打游戲,晚上刷屏看電影到很晚才睡覺。去年9月,我去考了PMP,這個證書目前在國內是比較有含金量的,我用了兩個月時間備考就順利通過。我發了朋友圈,許多朋友留言點贊說我很厲害,還影響了幾個朋友去報名考試。
工作將近七年了。工作三年后我在自己同批的同學中比較早地得到了升職,但這個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而今年行業蕭條,公司裁員,也是促使我停下腳步檢視自己、渴望學習的原因。
今年我參加了很多網絡課程,如時間管理、新媒體運營、個人品牌崛起、手機攝影等,看了很多書,如飄、暗時間、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好學習、如何閱讀一本書等,也開始嘗試寫自己的公眾號,寫簡書。
在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條道理上,其實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