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茶道大家森下典子二十五年習茶的日志,她用恬淡的文筆分享了自己從茶道中得來的對于人生與幸福的感悟。
從二十歲青澀校園時光開始習茶,開始的枯燥乏味到每次去上課都成為習慣 ;從沒有固定的工作,到自由撰稿人的沉淀;從失戀的寒冬陰霾,到新戀情的陽光甜蜜;從要放棄習茶的念頭到重新審視自己;從父親的離開中體會到,重要的人要好好和他共食、共生、團圓在一起。
武田老師說:“茶道,最講究的是形,先做出形之后,再在其中放入心。典子從“自己一無所知”地潛心學習,不斷練習“形”,再放入那顆誠摯的“心”,到逐漸的“自然上手’,她經歷了數十載的春、夏、秋、冬,品味了茶道與自然之間微妙的聯系,感受了自身無形的變化。茶道,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懂,但幸福,一定是每個人的追求。
那日吃過晚飯我和馮主任帶著女兒一起去散步,可愛的女兒拉著我們的手走在我們中間,“爸爸媽媽去散步”歪著小腦袋用那嫩稚的聲音說“有月亮,有星星”,突然一個詞在我腦海閃過——歲月靜好。忙綠的工作、生活,我們對自然僅僅是花開花落、冬去春來。就像張云偉老師問我們誰看過早晨的日出?他說自己的女兒就沒有看過,每次起床日過三干,作為一個父親是他的失職,他一定要帶九零后的女兒看次日出。
其實,真的很慚愧,如此廉價的自然景象我們都沒有真正的去享受過,還談什么喜歡旅游?現在大家都在崇尚自由,似乎每個愛好旅游的人都有一顆急切的心,走遍中國甚至世界。是不是都顛覆了旅游的真正意義?也許大家說,我每篇游記就是最好的見證,對,就像我寫的每篇讀書筆記,除了證明我讀過此書別無他用。
學習茶道十三年時,典子卻始終犯錯,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感到深深的自卑與失望。她清楚地了解自己不懂應變的缺點,也一直羨慕反應靈敏的人,感覺除了自己,大家都是“敏捷的人”。失望的典子下定決心:既然自己注定沒有天分,何必再浪費時間?不如就放棄吧!不知為何,下定決心時的她,心里一陣凄涼但又快意舒暢。
隔周的茶事練習時又出現了新轉機,一個周六午后,森下如常參加茶道課,還是那片無止盡的晴空,還是那股抹茶的清香與和果子的甘香交織在一起的獨特美味。她突然覺得只要能這樣就好!何時停下來,并不重要,在停下來之前,都不放棄就夠了。
就像中學時代的自己,不管有多努力,依舊趕不上那些天資聰穎的同學,每次的作業我都會認認真真寫完,但是考試成績依舊落在看似吊兒郎當,實則聰明敏捷的同學后面。所以對于典子的自卑與失望深有感觸。后來,帶著自卑和失望,更多的是憤怒離開學校。我不聰慧也罷,達不到那些目標也罷,生活沒有那么多色彩也罷,這就是我啊!何必去羨慕他人旅途中的風景?犯自己能犯得錯、做自己想做的事、讀自己想讀的書、交自己想交的朋友,這一切終究會把我帶到遠方,而現在,我就在這里。享受當下,這就是幸福。
要以一生一次的心態去對待每一次茶事,即是一期一會。父親的離開,讓典子更確信一期一會。上一次和父親的通話,典子告訴父親沒有時間和他見面。后來對于沒有時間見父親而感到內疚過,回到爸爸家時媽媽說爸爸睡了,她并沒有料到那通電話是最后一次聽到父親的聲音。失去至親的切膚之痛終于讓典子體會到老師所說的一期一會的真諦。
今天早上突然想到了姑姑,記不起最后一次見她是什么時候,只記得小時候她幫我剝桔子的表情,總是一張和藹可親的臉。小時候家里窮的時候,我吃著姑姑買的奶粉餅干長大的,每次爸爸媽媽憶苦思甜的時候都會跟我說,每次我都會暗暗的下定決心,以后要好好孝敬姑姑。突然就沒有了以后。一期一會,無人知曉此時是否會是終時,我們能做的便是將每一次都好好珍惜。
想見面時,就見面;有喜歡的人時,就告訴他喜歡;花開了,就慶祝;談戀愛時,就愛個夠;有高興的事,就好好與別人分享。
“日日是好日”。雨日聽雨,雪日觀雪,夏天體悟酷暑,冬天領略風霜,沒有哪一天不是獨一無二的好日。所謂的日日是好日,不過就是用心地活在當下,一期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