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金庸逝世三周年,也是他的《神雕俠侶》完成的第六十個年頭。
一甲子彈指之間,曾經洛陽紙貴的武俠小說早已落寞,但金庸劇還依然是華語影視圈里的金字招牌也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曾經執華語影視之牛耳的香港影視圈,那些我們曾經耳熟能詳的男女明星們,幾乎沒有沒演過金庸劇的。
然而看過金庸小說的,確實不多了,確切地說看書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作為金庸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最多的,《神雕俠侶》被冠以“偉大”并不為過。
1959年金庸苦追夢中情人夏夢無果后出走長城電影公司,艱難創辦《明報》,開始在報上連載《神雕俠侶》。
從1959年5月20日起開始連載的小說,一直到1961年7月上旬正式結束,《明報》躋身到香港媒體第一陣營中,《神雕俠侶》居功至首。
一句“問世間,情為何物”,讓《神雕俠侶》風靡了幾十年。
在那兩年多時間里,是《神雕》苦苦支撐著《明報》。
金庸每天不僅寫武俠,還要寫社論和副刊等。金庸曾在采訪里說,當時每天大概要寫1000字的小說,800至900字的社評,很辛苦。
但最用心最刻苦的是武俠小說,每日一篇,登在第三版上。
金庸好友倪匡曾說,《明報》創業之初意想不到的收獲全靠武俠小說。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
金庸的《射雕》是發表在《香港商報》上的,那之后他有了創業計劃,借著《射雕》的成功,續集也是最保險的策略。
而且金庸還穿插著寫了《飛狐外傳》,一年中寫了兩部續集。從文學上來說,續集一般是作者比較忌諱的事,續書很難超越前作,但是金庸做到了。
其實《神雕》豈止是保險,在當時數百名武俠小說家的作品中不僅是鶴立雞群,和它自己的前作《射雕》相比,也在很多方面更上層樓。
雖然《神雕》走的還是少年屢有奇遇,終成天下第一的傳統武俠路數,但其格局、情節,以及價值觀都不走尋常路,甚至充滿了對尋常禮教的挑戰——師徒愛情,姐弟戀,尤其是女主角還被強奸過。
男主角還是個殘疾人!這些都是其他武俠小說家想都不敢想的。
倪匡還曾言,都有男女之情,但只有《神雕》堪稱天上極品,天地間第一封情書。
而李小龍的嫂子,黃霑的前女友林燕妮也曾寫過“驚世奇文”——《一遇楊過誤終身》,細述她心中的情圣楊過。
連古龍都忍不住評論楊過是武俠小說中最可愛的形象之一,他和小龍女的愛情是武俠小說中最動人的愛情故事。
而今幾十年過去,經過多部影視劇的演繹,世人對《神雕俠侶》的情節無不爛熟于心,可是真正從書上通過文字了解楊過和小龍女的卻不多見,因而對金庸那桿如椽巨筆所產生的巨大魔力也就沒啥感受了。
不談《神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其投射的社會意義等,單單就書中呈現的五處別致的離別場面描寫,雖說是管中窺豹,但仍可得見金庸的文字巨力,其鈍感力讀來入肺入心,感觸良多。
這五處離別分別是,華山之上洪七公歐陽鋒與楊過的生離死別,絕情谷邊楊過離開程英陸無雙,東海邊楊過和過去的自己告別,華山上楊過小龍女退隱江湖和郭襄淚別楊過。
1、恩怨消解
兩人哈哈大笑,都道:“好,好,好!不用比拼了。”
洪七公一躍而起,大叫:“老毒物,歐陽鋒!咱倆殊途同歸,最后變成‘哥倆好’啦!”
說著撲上前去,緊緊抱住了歐陽鋒。楊過大驚,只道他要傷害義父,忙拉他背心,可是他抱得甚緊,竟拉之不動。
歐陽鋒已然神衰力竭,突然間回光返照,心中斗然如一片明鏡,數十年來往事歷歷在目,盡數如在目前,也即哈哈大笑。
兩個白發老頭抱在一起,縱聲大笑。笑了一會,聲音越來越低,突然間笑聲頓歇,兩人一動也不動了。
楊過大驚,連叫:“爸爸,老前輩!”竟無一人答應。他伸手去拉洪七公的手臂,一拉而倒,竟已死去。楊過驚駭不已,俯身看歐陽鋒時,竟也已沒了氣息。二人笑聲雖歇,臉上卻猶帶笑容,山谷間兀自隱隱傳來二人大笑的回聲。
這是顛覆很多人想象的一個結局,渡盡劫波、相逢一笑,兩位一代宗師相擁訣別人間。
整場文字沒有抒情、感懷,卻讓人讀起來文字暢快又感懷傷情。
2、情深作別
一日早晨,陸無雙與程英煮了早餐,等了良久,不見楊過到來,二人到他所歇宿的山洞去看時,只見地下泥沙上劃著幾個大字:“暫且作別,當圖后會。兄妹之情,皎如日月。”
陸無雙一怔,道:“他……他終于去了。”發足奔到山巔,四下遙望,程英隨后跟至。兩人極目遠眺,惟見云山茫茫,哪有楊過的人影?陸無雙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說他……他到哪里去啦?咱們日后……日后還能見到他幺?”
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云聚了又聚,散了又散,人生離合,亦復如斯。你又何必煩惱?”她話雖如此說,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金庸小說中很少有雞湯,“白云”經常是被拿來做經典金庸金句的,但脫離了上下文,就純是雞湯。有了前面的鋪墊,尤其是“皎如日月”和后面的白云相對,就反映出楊過對程陸的純真兄妹之情。
3、勇敢入世
某一日風雨如晦,楊過心有所感,當下腰懸木劍,身披敝袍,一人一雕,悄然西去,自此足跡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
經歷過斷臂,和妻子分離,楊過的生活其實漫無目的。如何向過去的自己告別,走出自己的世界成為神雕俠,沒有什么特別的儀式和復雜的心理描寫,就是很自然的忽然有所感悟,一切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這段“離別”,簡而有力,又讓人充滿想象。
曾有傳聞,當年金庸意欲寫到此結束《神雕》。小龍女跳崖而死,楊過浴火重生,本來也是個不錯的故事,奈何剛有想法,就有群眾表示不答應。
金庸是個生意人,上帝永遠是對的,于是有了“十六年后”。
當然這是江湖傳聞。
4、豪情告別
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楊過的告別該以何種方式展現呢,原來就是短短26個字,言簡意賅,已然說清楚一切。退隱江湖,說走就走。
5、無奈作別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秋風清,秋風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這場離別是郭襄一生的痛。和楊過再未相見。她終生未婚,最終大徹大悟出家創建了峨眉派。她的大徒弟,滅絕師太的師傅叫什么——風陵師太。
風陵渡,郭襄情竇初起處,“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地方。
金庸應該是非常喜歡李白的,《俠客行》成為貫穿小說《俠客行》的蓋世絕技,《秋風詞》收筆《神雕》成為少女郭襄淚別楊過的最佳注腳。
如上五種離別可見,金庸的文字一向比較克制,但卻有如留白,給人的回味空間極多。
這些年影視劇演太多了,不僅讓大眾審美疲勞,而且消減掉書中原本所有美的瞬間。只能在文字中獲得情緒的縱橫恣意。
《神雕俠侶》面世60年,影視作品太多。
基本上除了第一版,古早期的電視劇里羅樂林和李通明演的缺少粉絲支持外,無論是83版劉德華、陳玉蓮,95版古天樂、李若彤,以及后來曾得過香港收視冠軍的06版黃曉明、劉亦菲,等等,各自都有自己的劇迷鐘愛。
也可謂每一代觀眾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楊過和小龍女。
更有新加坡版的《神雕》雖然“不功不過”,但促成了李銘順和范文芳;2014版《神雕》,陳妍希的小龍女雖屢遭網友的“小籠包”調侃,但也和劇中楊過的飾演者陳曉結下姻緣。
《神雕》也算是一部有緣之作。
然而仔細閱讀過原著的,會感受更深,那就是盡管電視劇很完整地敘述了整個故事,人物造型甚至這些年大陸的外景等也都夠精致到豪奢了。
但卻沒有一部能夠完美地演繹出金庸小說的精髓來。
說到神雕俠楊過,黃蓉贈其一個“狂”字,可不是演員吹風機吹散了滿頭長發時的裝腔作勢。
金庸小說的精髓流淌于克制的文字編織的留白空間,電視劇都很龐大臃腫,只會讓你眼花繚亂,上述的離別沒有一部電視劇讓人看后有更深的感觸。
反倒是幾部貼著金庸武俠標簽的電影讓人印象深刻。
如徐克的《東方不敗》,雖說金庸不太滿意老怪的魔改,但林青霞的反串之英姿,形象經典到無以復加,臺詞的剖析也深刻到入腦入心。
“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所有的電視劇里都沒有這么透徹的論斷,它不僅體現了人物的成長變化,而且表現出不同的價值觀。
王晶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更是幾乎每個角色都符合想象,邱淑貞的溫柔小昭,黎姿的陰狠周芷若,張敏的刁蠻趙敏,都貼合原著描寫。
張敏的最后回眸一笑,更是和《東方不敗》里林大美人的水中豪飲,以及《倩女幽魂》里的王祖賢換衣,《大話西游》里朱茵的眼兒媚等一起被網友評為古裝無法復刻的四大美。
藝術上更成熟的無疑是王家衛的《東邪西毒》,當然片中情節也和金庸小說關系不大,是文藝版的《射雕》人物。
屬于完美地演繹了金庸小說留白的電影,當然你也可以笑它只是有留白,而沒有了情節。
里邊的經典臺詞更是俯拾即是。
據說徐老怪的《神雕俠侶》也要拍了,只是嚷嚷了好久,版權買了很多年,金庸都逝世了三年,也沒見他的《神雕》拍出來,倒是讓人惦記。
在金庸劇漸趨式微的當下,徐克的《神雕俠侶》會成為影迷們唯一惦記的嗎?
或許還可以揀起小說來。
金庸的武俠小說歷經60年風雨,現實社會的價值觀雖已不斷變幻,但無論哪個時代的中國人,可能不會功夫,但心中都有“俠”。
致敬成書六十年的《神雕俠侶》,致敬離去三載的金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