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克官宣將要翻拍電影《神雕俠侶三部曲》,并在全球招募楊過與小龍女的選角的消息,引發了一陣熱議。
金庸小說一次次翻拍成影視作品,早已是見怪不怪。即使金庸每一部小說都有經典的一版影視作品,還是有不少樂此不疲的追隨者。
當然,徐老怪的鏡頭和劇本,是善于塑造和重構美的。這也讓人們多了一份期待,電影出爐還遙遙無期,也引發了一番角色的討論。
眾多《神雕俠侶》影視作品中,有奉為經典的版本,有不為人熟知的版本,也有飽受爭議的版本,誰才是你心目中的楊過和小龍女呢?
劉德華和陳玉蓮
說起金庸先生筆下的小龍女,很多人想到的是李若彤,或者劉亦菲,但其實陳玉蓮飾演的小龍女才是最早流行的版本。
也是她帶動的“夏夢聯動”效應,飾演過《神雕俠侶》的小龍女和《天龍八部》的王語嫣兩位有仙氣的人物。
巧的是,李若彤和劉亦菲后來也飾演過這兩個角色。
1983年由劉德華和陳玉蓮主演的《神雕俠侶》是影視化較早的版本,一直都沒有在國內正式放映過。
劉德華的表演在當時還很青澀,也讓不少人驚嘆唱歌很好的劉德華演戲也不錯,陳玉蓮是七十年代一批人心中的冰清玉潔女神形象。盡管是投石問路的初演,也不妨礙這個版本成為經典。
陳玉蓮名字普通,用在她身上恰如其分,如蓮花般清雅美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她的小龍女,美得令人舒服,沒有侵略性,同樣有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
若做起比較,或許是最早版本的先入為主,許多人也認為李若彤的小龍女是冷而不艷,劉亦菲的小龍女是艷而不冷,而陳玉蓮的小龍女是天生氣質的冷艷。
2007年,香港媒體評選出“百大香港經典電視角色”,83版的劉德華和陳玉蓮雙雙入選前十,這也是唯一一部男女主角都入圍前十的影視作品。
這個版本在改編上,增加了很多非常有趣的支線情節,楊過偷雞為姑姑祝壽,楊過扮虎嚇道人,龍兒與小烏龜散步,楊龍二人共度元宵,用面人互道早安,種種增添,也豐富了角色。
在特效上不盡人意,但在人物塑造上也算是另辟蹊徑,也得到了金庸本人的認可,認為這是非常符合小說味道的版本,也是把握了原著精髓的。
古天樂和李若彤
1995tv版的《神雕俠侶》,是許多人心目無可替代的經典,也是評價最高的版本。
有觀眾說:古天樂就是楊過,李若彤就是小龍女。
這并不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式的夸耀,而是它滿足了許多人對楊過和小龍女的想象。
中國人喜歡以玉比人,美石為玉。不僅有玉的潤澤,還要留有石的冷硬。玉面劍眉,俊美非常,古天樂就是這種外秀內剛,氣質出塵的長相。
畢竟,這是讓人調侃“平平無奇”的古天樂,是讓郭襄“風林渡口初相遇,一見誤終生”的楊過。
楊過不再是金庸小說主角自帶的正派,他是楊康的兒子,有著惡名昭昭的父親。
少年古天樂身上有一種自帶的憂郁孤苦、叛逆狡黠的氣質,他曾因年少沖動為朋友搶劫入獄,以“不良少年”的形象出道,和少年楊過的成長有了相似。
所以他的開場,是正氣不足邪氣有余。
而十六年后的楊過呢?
他面容蕭索,不復少年意氣風發,他不再輕佻、不再憤激,他心里含著小龍女對他深沉的愛,成長為一代大俠。
古天樂的楊過,還是有這種沉穩,歷經千帆的感覺。
李若彤一彎細眉,面若桃花,一出場,便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驚艷。白衣軟綢,既清冷又不失英氣。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浩氣清英,仙才卓犖,下土難分別?,幣_歸去,洞天方看清絕?!?/p>
李若彤的小龍女,也誠如丘處機的《無俗詞》,令人見之忘俗。
李若彤塑造的小龍女外表清冷、內心單純善良,她看楊過的眼神深情而又克制,讓人動容。
一顰一笑一回眸,便勝卻人間無數。
楊過與小龍女在時隔16年后的陰歷3月終于重逢,而戲外,同樣十六年后的陰歷三月,古天樂和李若彤在飛往云南的飛機上相遇。
古天樂對李若彤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姑姑’,連自己都感到驚訝,竟然已經有16年了。笑言:“姑姑還是那樣,過兒已經老了!”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古天樂的楊過,李若彤的小龍女,又曾是多少人的朱砂痣呢。
黃曉明和劉亦菲
200年張紀中版的《神雕俠侶》,同樣深入人心。
黃曉明版的楊過,確實是褒貶不一的評價。
前期的楊過,大大咧咧得過分,給人用力過猛的違和感。
甚至也引得金庸本人說:“他好像在演一個很浮夸的青年,好像在勾引他師父一樣,那我就不喜歡了?!?/p>
后期的演繹中,就逐漸有了層次分明的成熟。從一開始的頑劣小孩到初出江湖,再到斷臂后的苦情,最后成長為“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黃曉明版的楊過,是一個成長式的演繹,狂放、邪氣、癡情、憂郁,不同時段有不同個性。
而劉亦菲19歲時,就已有了“神仙姐姐”的稱號,在劇中,仿佛是誤入凡間的仙子。
如果說李若彤的小龍女是美,那么劉亦菲的小龍女,從頭到尾,就是一個“仙”字,“冷月浸融融”的形容,再好不過。
甫一出場,裙袂飄揚,令人見之忘俗,就立住了小龍女的角色。
就像劉亦菲似乎天生為這個角色而生,只需要盡情地展現出屬于自己的一面,便能讓這個角色成為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
小龍女太仙了,也太冷了。久居古墓,小龍女的世界是沒有任何渣滓,清明如鏡的。本性天真,生死相許,她的世界,只有楊過一人。
所以劉亦菲的小龍女,給人的感覺,是脫俗,是清冷,甚至也有一絲的癡傻
陳曉和陳妍希
而爭議頗多的還是于正改編的,由陳曉和陳妍希主演的《神雕俠侶》。
被吐口誅筆伐最多的地方,還是劇中靈魂人物小龍女。
“面容秀美絕俗,只是肌膚間少了一層血色,顯得蒼白異常……”這是金庸老對小龍女的描寫,不食人間煙火,冰心玉潔幾乎成了小龍女的代名詞。
各個版本的《神雕俠侶》,早期的陳玉蓮古典形象,李若彤、劉亦菲在大眾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象,都算是個花入各眼,各有擁簇。
而于正版《神雕俠侶》,顯然沒有在原著基礎上好好選角。
陳妍希版小龍女一經面世,圓臉配雙抓髻,包子配雞腿,造型的不合也讓形象崩塌,一時也成了調侃群嘲的對象。
不少吐槽聲音表示形象“毀天滅地”:
“于麻麻,你還我小龍女!”
“古墓派的伙食比以前好了很多嘛!”
“好肥壯的小龍女”
?這也引得陳妍希尷尬地自我吐槽:“確實是太胖了?!?/p>
珠玉在前,陳妍希原本是清新鄰家的氣質,要來扮演性格清冷,姿色絕倫的小龍女,就有點不倫不類了。
當然,劇還是口碑冰點,話題爆點。
不是她太差,而是在不合宜的角色里反轉觀眾的設定和期待,一靜一動,都是原罪。
至于陳曉版的楊過,不同于之前版本的浩然古意,他詮釋了另一種少年氣。
陳曉演得真實,真實得猶如一切都正發生,就像是我們高中隔壁班的楊同學。
即使是少年,也是英雄出少年!
從武林大會之后,陳曉飾演的楊過就越發有了人物的復雜層次感。
斷臂后,雨中拿著斷臂痛苦行走;河邊醒來,看著自己的斷臂,眼角滑下的淚;重陽宮前,為小龍女以一敵百;古墓大婚,因不能救妻子而獨自悄聲痛哭;斷腸崖邊摩挲石壁,決絕的走向崖邊……
少年氣的楊過,算是在眾多的版本里殺出重圍,雁過留痕。
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愛情,最為至死不渝的,首推的還是《神雕俠侶》,楊過和小龍女的曠世絕戀。
林夕為《神雕》創作的《神話·情話》,
“愛是愉快是難過是陶醉是情緒或在日后視作傳奇
愛是盟約是習慣是時間是白發也叫你我乍驚乍喜
完全遺忘自己,竟可相許生與死
來日誰來問起,天高風急雙雙遠飛”
唱的還是江湖倥傯,兒女情長,詮釋了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觀眾要看的,也是這一曲蕩氣回腸。
《神雕俠侶》自影視化以來,已經涌現了多個版本,有經典,有毀譽,也有被遺忘。
其實有很多其它的版本,也各有特色。
83年的電影版《楊過與小龍女》,“霓裳羽衣小龍女,艷若桃李翁靜晶”,翁靜晶這個小龍女不太清冷,反而還有點兒熱情,張國榮的楊過真的年輕,一股子倔強勁。
84年的臺灣版,潘迎紫四十歲演出二八容貌小龍女的少女感,孟飛的楊過似乎是最活潑一版。"躍馬江湖道,志節比天高,一位是溫柔美嬋娟,一位是翩翩美少年?",一響起這個片頭曲,也總能勾起一些人的童年回憶。
還有任賢齊和吳倩蓮的版本,任賢齊的長相不是很符合大俠的氣質,一襲黑衣的小龍女,也沒有絲毫清麗脫俗的感覺,也頗有些爭議。不過也讓人記住了當年紅遍街頭的主題曲《傷心太平洋》和《任逍遙》。
其實武俠劇無論怎樣改編,需要的的還是忠于創作的誠意。諸多版本中,各自有各自的觀眾。無論哪一個版本?,都是對經典愛情的一種美好詮釋
誰是心中的楊過與小龍女呢?也許是電視劇里不可替代的記憶,也許還在書里,也許還在下一部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