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的文章忘了發(fā)了,今天繼續(xù)說昨天的事情。
昨天突然在某一時刻,特別想吃一碗排骨米飯,就覺得香甜的米飯中融合了排骨的清香,咬一口米飯,中間夾著入口即化的排骨,黯然銷魂般的享受。所以說干就干,家里正好有排骨、米飯、胡蘿卜,從網(wǎng)上搜索了做法和步驟,終于做了一鍋。但是吃到嘴里,沒有做飯時候想象中的那個味道了,好像它又不是那么誘人了。而且根本不像小時候曾經(jīng)吃過的紅燒肉泡飯的味道,不是那樣的香味。
吃到嘴里的排骨蒸米飯,感覺米飯不是那么軟,有點硬,可能是因為我是用的糙米飯的緣故,但是拋去米飯的緣故,真的沒有那么香甜可口,欲罷不能。(至少說沒有吃到的時候,想象的那個味道。)
無獨有偶,昨天校友講座結(jié)束,講座過程中喝了一杯橙汁。講座結(jié)束后,路過咖啡廳的前臺,櫥柜里展示了各種各樣的蛋糕,什么黑森林;什么提拉米蘇,還有絲絨蛋糕;熔巖蛋糕----每一塊蛋糕我都能想象到吃到嘴里那種甜甜的、糯糯的香味,而且每個蛋糕都好像在向我招手,說:“吃我吧吃我吧。買我吧買我吧。” 我當(dāng)時真的好想停下來買一塊,但是看到旁邊聽講座的朋友在往前走,我沒好意思停下來買,隨著人流出門了,因為還要在門口合照什么的。
然后路過了收銀臺,收銀臺有買一盒小巧克力,我當(dāng)時好想買一盒;還有賣軟糖的,我想買一盒軟糖吃起來肯定甜滋滋的,而且咬起來軟軟的,味道特別好,而且特別甜,就像我之前吃的旺旺軟糖的味道,而且說不定比那個軟糖還好吃。
我邊走邊盯著這個軟糖很久,想象著自己嘗到口里的滋味。又看到了爆米花,奶油爆米花也好吃啊,甜甜的,脆脆的,最適合買回家看電影吃了,而且下雨天,電影和爆米花可是絕配啊。
就這樣,忍住了蛋糕、巧克力、軟糖、爆米花-----總算耐過了一個個的意志力的考驗。
根據(jù),2001年,斯坦福精神科學(xué)家布萊恩·庫努森研究:當(dāng)我們看到、聞到或嘗到高脂肪(排骨)高糖分(蛋糕巧克力)的食物時,大腦會釋放大量的多巴胺。多巴胺的釋放會產(chǎn)生用這些把自己喂飽的念頭,促使我們期待得到這些食物。
而且還有很多東西也會讓大腦釋放大量的多巴胺,比如說:商店門口半價的招牌、性感的陌生人的微笑、承諾會讓你變的富有的商業(yè)廣告、查收新消息的刺激感、查看微信朋友圈的更新、不斷刷新郵件、刷新新的微博、更新新的視頻廣告----
這就不難理解很多人沉溺于刷新消息,消息旁邊的紅點,迫使我們一定要查看紅點是什么消息,不斷地點擊紅點。因為點擊的過程讓我們覺得興奮,產(chǎn)生了多巴胺,讓我們覺得受到了獎勵。
欲望是大腦的行動戰(zhàn)略。正如我們看到的,它可能對自控構(gòu)成威脅,也可能是意志力的來源。當(dāng)多巴胺讓我們屈服于誘惑的時候,我們必須區(qū)分渴望和快樂。我們也可以利用多巴胺和獎勵的承諾來激勵自己盒他人。
——《自控力》
例如:我發(fā)現(xiàn)看小說能夠讓我覺得未知情節(jié)的欲望,有冒險和不確定性的刺激,這會促使我分泌很多多巴胺。但是當(dāng)我發(fā)現(xiàn),我看電影也會有同樣的開心的時候,我就把看英文原版電影作為這一活動,而且還能夠鍛煉到口語,這個比單純以娛樂為目的地看小說收獲更多。
欲望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重要的是欲望將我們引向哪個方向,以及我們是否足夠明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從欲望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