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讀書筆記記由文摘+筆者感悟組成,摘自《自控力》的第五章,本文由6小部分構成,從欲望的生理基礎,引發欲望的因素,如何區分欲望的好壞到如何控制欲望。希望你有所收獲。
“我想要”的神經生物學原理
獎勵系統是怎么迫使我們行動的呢?當大腦發現獲得獎勵的機會時,它會釋放釋放出叫做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會告訴大腦其他部分它們需要注意什么,怎樣才能讓貪婪的我們得手。大量的多巴胺并不會讓我們產生快樂的感覺,那種感覺更像是一種激勵。我們會變得警醒、清新、著迷。我們發現了如何才能得到快樂,而且愿意為了獲得這種感覺而付出努力。
多巴胺會促使人們期待得到獎勵,但不能感受到獲得獎勵時的快樂。多巴胺控制的是行動,而不是快樂。獎勵的承諾保證了被試者成功地行動,從而獲得獎勵。當獎勵系統活躍的時候,他們感受到的是期待,而不是快樂。
任何我們覺得會讓自己高興的東西都會刺激獎勵系統。大量分泌的多巴胺使這個新的沖動對象變得對你來說至關重要。當多巴胺劫持了你的注意力時,大腦只會想如何獲得或者重復那個觸發它的東西。自然進化根本關心你快樂與否,但它會利用對快樂的承諾,讓我們不停為生計奔波。而且,大腦正是靠對快樂的承諾讓你不停地去狩獵、采集野果、工作和求愛,而不是讓你直接感受快樂。
對我而言,獲得獎勵的機會正是暴食的機會。所以在看到可以暴食的機會、看到食物、甚至僅僅是想象即將可以吃東西的場景,也足以讓我的大腦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興奮不已。我會排除萬難——騰出時間,推遲一切可以推遲的事,準備好足夠的錢,只為讓自己能夠吃吃吃。獎勵的承諾是只要我吃,我就會很快樂。因此我很迷戀這種感覺,盡管并沒有因為暴食而特別快樂,有時甚至在暴食以后懊悔不已,可是我還是無法戒掉對吃和吐的迷戀。
是什么讓你的多巴胺神經元不停燃燒,是誰在控制你的多巴胺神經元?
毫無疑問,食物讓我的多巴胺神經元不停燃燒,無法抵制狂吃的過程,光是想象著邊吃邊看小說看視頻的場景就會讓我十分期待。奇怪的是,如果只是吃,而沒法看小說或者看電視劇等等的話,我的期待程度會降低很多很多。那么讓我上癮的是看小說,看視頻?如果我把二者割裂開來,暴食這個癥狀是否會得到緩解。這可能是一個控制暴食的新思路。事實上如果我出門不帶手機,我應該就沒有十分強烈的欲望了。別的病人是否也會把暴食和其他的一些事情聯結在一起?這個我不得而知了。
多巴胺的陰暗面
獎勵的承諾帶給我們的壓力和快樂是不分上下的。渴望并不總是能讓我們感覺良好。有時候它讓我們覺得自己墮落了,這是因為多巴胺的首要功能是讓我們追求快樂,而不是讓我們感到快樂。它不介意給我們帶來點壓力,即使這會讓我們在追求快樂的時候覺得并不快樂。獎勵系統在釋放多巴胺的時候也會釋放壓力荷爾蒙。結果是,當你期待目標時,你也感到焦慮、這時候我們很需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種感覺就像生死攸關、命懸一線。
曾經我認為,暴食是我對壓力和焦慮所作出的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或許它的確有起到過作用,讓我不會崩潰于壓力面前。然而慢慢的,暴食成為我很依賴的“緩解壓力”的并且是唯一的手段時,它引發了更多的壓力,例如對身體狀況的擔憂、經濟的壓力、缺乏自我增值的時間和鍛煉等等。
在去暴食的路上,我感到很開心,而真正食物擺在面前時,我反而是麻木地吃麻木地吐。因為會邊吃邊看小說或者視頻(接受其他信息,一心二用)我反而不知道自己吃過什么,并沒有感受到進食的快樂。實際的進食沒有帶給我快樂,想象中的進食卻能帶給我更多的快感。這樣的過程其實和購物狂很相似。他們在購物的路上是最快樂的,開車去購物中心的時候,充滿希望,十分興奮。當她走進商店以后,這種感覺變了,她覺得很緊張,焦慮,只想快速購物,快速結賬,結賬后才覺得解脫了。而花掉的大量的錢卻讓購物狂感覺更有壓力了。
【我認為很有價值】意志力實驗:測試獎勵的承諾
找一個常常讓你放縱自己的誘惑因素,測試一下獎勵的承諾。你之所以會受到誘惑,是因為大腦告訴你,你會很快樂。請關注你放縱的過程,不要著急去體驗。注意這種獎勵的承諾給你什么感覺。期待、興奮、焦慮、流口水......你的大腦和身體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允許自己接受誘惑。和你的期待相比,這種體驗怎么樣?獎勵的承諾有沒有消失?它是否促使你吃得更多、花得更多、待得更久?什么時候你會感到滿足?你是否達到了一種沒辦法繼續的程度。因為你飽了,累了,太沮喪了,沒時間了,或是無法得到“獎勵”了?
這樣的實驗很適合我這樣的暴食癥患者。曾經我也做過類似的實驗(此時此刻并不想嘗試,因為我暫時沒有暴食的欲望),那時候的體驗......我忘了哎,大概是因為沒有正式地開展過吧。下次我再次受到食物的誘惑時,我會抓住機會開展這個實驗的,再來這里跟大家分享這項練習的結果。
誤把獎勵的承諾當幸福
當暴食者放慢進食的速度,真正去品嘗那些曾經讓特悶產生渴望并狼吞虎咽的東西時,他們通常發現食物看起來聞起來比吃起來好很多。即使嘴巴和胃都被塞滿了,他們的大腦仍想要更多。而他們吃得更多時,焦慮感又會增加。他們狼吞虎咽根本沒有嘗到食物的味道,這樣會覺得身上或心里更加不舒服。這讓他們十分煩惱,因為他們認為食物是快樂的源泉。但研究表明,有意識地控制進食的人在面對食物的時候有更強的自控力,更能避免狼吞虎咽。一段時間后他們不僅體重減輕了,壓力、焦慮或抑郁也減少了。當我們把自己從錯誤的獎勵承諾中解放出來,常常會發現,誤以為是快樂的源泉,其實是痛苦的根源。
我是很認同這一段話的,可是怎么做到控制進食的速度,感覺很難。轉眼又想,這里就是需要自控力的時候啊!鍛煉自控力的“肌肉”才能讓自己更好地控制自己。
欲望的重要性
欲望是大腦的行動戰略。它可能對自控造成威脅,也可能是意志力的來源。當多巴胺讓我們屈服于誘惑時,我們必須區分渴望和快樂。我們可以利用多巴胺和獎勵的承諾來激勵自己和他人。最后,欲望并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重要的是欲望將我們帶到哪個方向,以及,我們是否足夠明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從欲望的聲音。
我總覺得,自己對食物的欲望太過于強烈了。但是如果沒有了對食物的欲望,我就會活活餓死。所以把握好進食的分寸尤其重要。
我想,終會有那么一天,我對食物的欲望是收放自如的。我能夠控制進食的速度與分量,如同大部分正常的人那樣,毫無負擔地進食。真好。
初寫于2017.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