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6月9日,完成了公司的公開課《教練技術在團隊管理中的應用》,向培訓師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周末重讀《培訓師》(作者:郭城),重溫了書中培訓師的套路,正好復盤一下,有什么得失點。
培訓開場ABC法則:
A-Attention,啟動注意;B-Benefit,明確利益;C-Connection,建立關系
A--Attention,啟動注意
兩種方式:一是理性啟動,引發思考的開場,比如講個故事,說個道理。
二是感性啟動,就是激發狀態的開場,比如做做活動。
建議準備三種開場方式,靈活應用。
B--Benefit,明確利益
告訴學員課程的收益,用結果去影響思維和行為的改變。
C--Connection,建立關系
1、建立講師和學員的聯系;
2、建立學員和學員的聯系;
3、建立講師和組織者的聯系。
課程結束的技術:RET
R課程整體回顧,E期望和T感受。課程的整體回顧可以由培訓師做,也可以鼓勵學員來分享。表達期望一定是正向引導,由培訓師給出,再次強調課程的實際收益,期望學員學以致用。讓學員表達感受,是啟動學員的右腦,注意感受與收獲之間的區別,感受是情緒的表達。
復盤:
雖然沒有刻意準備,開場的ABC法則還是運用的不錯
A,開場運用了理性啟動,通過學習的四種狀態,引發學員的思考,引導員工真實的覺察自己的狀態,以利于強調教練過程中,覺察的重要性,也引發員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后可以改進的點是,在小組討論介紹后,可以再總結歸納一下,四種狀態之間可以轉換,既然到了這個教室,就不要浪費這樣學習的機會,帶一些東西回去。
B,通過五維教練課程的介紹,明確了教練技術的收益,促進個人改變,掌握親子溝通,學習教練技術。
C,通過小組組建,自我介紹與學習狀態的介紹建立學員之間的聯系。初步建立場域輕松的氛圍。同時感謝組織方提供的機會。
在培訓結束,原計劃是通過ORID結構化匯談請學員談收獲和感受,以及行動計劃的。因為時間關系匆忙結束,沒有進行回顧,這是不可取的,會使學員感覺培訓的東西比較散亂,沒有適當總結,不利記憶。沒有讓學員談感受,沒有讓個別學員明確行動計劃,往往導致培訓的成果沒有轉化,沒有收益。
成人學習的特點:FARMER
Forgetful 健忘的,使用容易記憶的語言,歸納成口訣
Antagonism 容易對抗的,讓學員自己思考,因為學員的嘴離他的耳朵最近
Result-based 目標導向,明確告知培訓收益,并不斷加強
Motivated 希望受到激勵,多肯定學員,設一些激勵的方法和小獎品
Empiricism 經驗主義,多給一些參考案例,最好與學員身邊的環境就地取材
Review 需要重復回顧,加強復習鞏固,每節結束時和半天結束時都需要回顧內容,培訓結束時可利用ORID結構性匯談讓學員自己談談感受和收獲。
復盤:
五維課程內容原先設計較完善,基本只需考慮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安排授課內容即可,同時需要考慮的是內容之間的連接是否順暢,邏輯性是否嚴密。
3F傾聽,強有力提問相對都比較通俗易懂,九宮格談話框架相對來說記憶有點困難,畢竟對于沒有經驗的學員來說,在短時間內掌握的點超過3個就有點困難,相比起來用ORID結構性匯談的談話框架可能更容易記憶,畢竟講授的目的是為學員服務,主要是看學員學會了多少,而不是講師講了多少。
培訓過程中,在前半段與學員互動較多,也通過一些小組討論引導學員自己得出結論,尤其是3F傾聽中關于要閉上嘴巴一段,引導較好,最終由學員給出答案,給人印象更深刻,因為是大家積極參與了思考,好奇心也更好被調動起來。后半程,因為要趕著結束前將內容都呈現出來,明顯有點匆忙,互動少了,也沒有時間觀察學員的反饋。
目標導向上,通過小組討論讓學員自己提出在團隊管理中的困惑,應該在給出一些積極肯定的引導,使學員對于課程抱有更多的收益期待,以后也可以引導學員自己來談談參加課程的期望是什么。如果能在課程結束時做一些回顧,再次針對團隊管理中的困惑給出一些積極性的建議將更好。
在激勵性上,成年人都喜歡游戲的性質,一幅撲克牌就較好調動了積極性,事先和組織者達成協議,對于優勝小組設置一些簡單的獎品。對于學員的回答盡量以積極的態度進行肯定,即使錯了也為其他人縮小了范圍,也幫助大家有了更多的反思。只有回答得不好的問題,沒有提的不好的問題。要多肯定學員,這是一個好問題,同樣對場域的營造是有幫助的。
經驗主義,課程中通過團隊管理中的困惑,引發大家思考,同時通過一些親子教練的案例進行知識性的講述,使大家更易于理解。邱書記關于50個電話的案例運用較好,因為就是發生在公司內,身邊的故事,可能更讓大家相信,更易信服。今后課程中,可以搜尋更多實際的教練案例,會使大家覺得課程更加接地氣。也可以鼓勵學員主動的分享一些案例,加以剖析。
重復回顧,這一塊做得不夠好,有時在一個知識點結束有回顧,有時又忘了。
培訓場域的營造:十全大補丸
場域就是培訓師、學員與周圍環境等因素所形成的一種無形的感覺。這些因素經過各種方式的互動,形成一種獨特的能量,而這種能量又以各種形式反過來影響我們,并呈現出一種此消彼長的態勢,但總體能量是平衡的。所以培訓師的控場,就是通過經驗資歷、自信心、感染力和舞臺表現力來使這個氣場維持一種動態的平衡。氣場是可以掌控的,一般來說課程開始前由組織者掌控,開始后由培訓師來掌控。學員往往在這個過程中處于被動的狀態,他們沒有協助建立氣場的職責。
“組織者課前怎么掌控?”組織者征詢大家對培訓的期許、對大家進行報名篩選等,都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這就是初期氣場的建立;
培訓氣場的十全大補丸,培訓師在課程中通過掌控氣場,來調動學員參與的熱情,以起到掌控氣場的目的:主動提問、影片觀摩、案例討論、示范演練、音樂引導、幽默笑話、組織游戲、現場測試、圖片展示和角色模擬。
復盤:
? ? ? ? ?場域和氣場其實都說的一回事,在五維教練的課程上能明顯感覺到場域的強大,溫暖。的確整個場域,不僅僅依靠講師一個人能營造好,但卻肯定是由講師進行引導。五維的場域營造主要在培訓開始前就開始暖場,先是微信群的互動,學員的介紹,助教的搶奪,讓大家對培訓心懷期待,培訓開場前通過新老學員,共同營造溫暖的場域連接,整個培訓過程各種活動、討論、演練都有涉及,第一天培訓結束時還為所有學員送上的禮物,燭火共同將場域推向了新的熱點。整個2天一夜的培訓,從狀態激發,個人欣賞,擁抱感恩,使整個場域是流動的,所有學員一起參與,將場域能量逐漸的填滿,的確是培訓中對場域運用到極致。也導致了培訓過程非常流暢,學員感受特別難忘,知識的吸收也更有效率。
? ? ? 說回到自己的培訓,場域的營造還在摸索之中,但也在培訓過程中能感受到場域的變化,先說流程的運用,這個培訓中有使用到主動提問、影片觀摩、案例討論、示范演練、幽默笑話、現場測試等環節,使整個培訓過程不是很單調,互動更能調動學員的參與,也使學員覺得培訓比較有趣,同時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相對培訓師也可以得到一定時間的休息、調節,更容易掌握局面,也方便在間隙及時了解后續培訓的要點。音樂引導、組織游戲、圖片展示和角色模擬等環節沒有涉及,今后可以改進的點,一是在小組討論時播放舒緩的音樂,有利于使學員安靜,集中精神。二是可以在下午上課前播放冥想引導音樂,以利大家回復精力。三是有時間的話,可以通過游戲進一步調節氣氛。三是在工具的教授上,更多引入角色模擬,使學員有直觀的感受。
? ? ? ? 場域的確能起到互相反饋的作用,當場域更好的時候,培訓師的狀態就會更好,思路變得更靈活,場面反應更迅速,與學員的互動更加自然,這次作為培訓師,對場域的的感覺特別明顯。能感受到隨著培訓的推進,場域的流動變化。
培訓師的三大任務CAT,即Check、Adjust和Technology of guidance
Check:按步驟分解課程,檢查學員的理解;即由易到難把課程進行分解,以符合成年人學習心理。每天的課程要點建議不超過三個,所謂“事不過三”,超過三個就容易泛泛而談,信息量過大。檢查學員是否理解可以通過提問或案例來進行,如果學員沒有很好地掌握,就需要再次重復解釋這個要點。
Adjust:觀察學員的反饋,以調節課程進度;他們的反饋可能來自于問題、表情或動作。比如學員表現出不耐煩的狀態,那么老師就需要調整課程的進度和形式,以起到調整學員狀態的目的。與其粉絲千萬,不如真愛一個。與其忙著傳遞N個理念,不如讓學員掌握一個真理。
Technology of guidance:應用引導的技術,讓學員尋找答案。“因為我們的耳朵離嘴巴最近,自己說的話自己先聽到,學員自己說出的答案,他們自己會先理解。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燈。”
“以培訓師為中心是指課程主題和內容上的,而以學員為中心是傳遞過程和形式上的。”既然讓某個培訓師來分享一個主題,一定是他有獨特的見解和優勢,所以他應該堅持自己的專業判斷,而授課的過程要以學員能接受的形式來傳遞。
復盤:
在分解課程的過程中,開始想塞到培訓中的東西很多,理法,功法,心法,技法,因為內容多,所以講不細講不透,也沒有時間做培訓的活動,必然沒法使培訓成功,也因為短時間內講的東西太多,學員沒法記憶,結果什么也沒學到。
后來在磨課的過程中,大家提出了建議,精簡為2個模塊,每個模塊3個知識點,相對比較合理,但在實際講授過程中,因前期導入時花的時間比較長,導致整個培訓過程前松后緊,在講解工具的過程中沒有時間檢查學員的理解。
對學員的反饋,整個培訓過程中,還是可以做到掌控的,開始小組討論環節,大家沒有完全進入狀態,有的小組討論比較熱烈,有的小組比較快速結束,自己能靈活掌握時間,并關注到已經結束的小組,給予一些互動。手辟鉛筆的環節,根據場上學員的反應,自己能及時調整安排,感知到女學員自信不足,通過2位男學員的演示,增強她的信心。原打算是由一位學員通過教練劈斷鉛筆的,最終是由3位學員劈斷了鉛筆,教練演示的過程講解也及時做了調整,和進一步的說明,取得了學員的認可。也是從劈斷鉛筆開始,讓大家從感性上認同了教練技術,場域能量明顯得到了增強,后續課程也使自己更在狀態了。
學員尋找答案的過程,也是學員加深理解,加深記憶的過程,而且經過思考得到的答案,肯定比輕易由培訓師嘴里聽到的內容更加容易記憶,所以說得太多的培訓師,肯定不是一個好的培訓師。
培訓師現場呈現的七種兵器:
長生劍、離別鉤、碧玉刀、霸王槍、孔雀翎、多情環,還有最后一個沒有武器。
眼法、手法、音法、身法、步法、外表、說話特點。
眼法:第一種武器的形式是長生劍,本為一把平平無奇的寶劍,卻因為使用者白玉京無比超凡的劍法而進發出無盡光輝,成為武林中人見人畏的稀世神器。培訓師的長生劍就是眼法,眼神的交流不僅能擦出火花,還能激發思考。”可以虛盯,也就是盯學員所在的桌子或者背后,但如果是全場盯,大家可以盯四個角,最左邊、最右邊、最左后方和最右后方,而且眼睛要交叉盯。
手法:第二種武器是碧玉刀,此刀為無價美玉打磨而成,通體晶瑩、光華流轉,不含一絲雜質。對培訓師而言就是手法,應該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而手法又分成了四類,分別是情意手勢、指示手勢、象形手勢和象征手勢。”
情意手勢,用來表達說話者的情感,比如握拳和把手置于胸口。
指示手勢,指明要說的人、事物和方向等,一般是用整個手掌來指示,不用食指點來點去,如果有這個習慣章平建議把食指和拇指捏一起,這樣可以顯示出演講者的自信和權威。
象形手勢用來模擬形狀等,比如做出圓、方等形狀來配合語言。
象征手勢用來表達抽象概念,比如拒絕學員就手掌向下壓,邀請學員則手掌往上抬。
音法:第三種武器是多情環。它看上去溫柔得就像情人多情的臂彎。對培訓師而言就是音法,利用你的聲音起伏來提高學員對課程的關注度,利用聲音的節奏變化來營造各種情緒。”
身法:第四種武器是霸王槍,在靜止時,它威力不顯,被舞動起來之后,則槍身的每一寸都蘊含著恐怖的殺傷力。對培訓師而言就是身法,靜止時上挺下壓,給人一種挺拔感,永遠都正面朝人,這樣才能震得住場面。”
步法:走動的時候要結合第五種武器,叫離別鉤。這是一件可怕的兵器,一旦與它接觸你便無法分離,對培訓師而言就是步法,培訓師倒不用做到別人無法跟你分離,但是步法的目的是吸引學員的注意力。掌握‘三不’原則,不快速走動顯得不穩,不突然走動讓學員緊張,不頻繁走動氣場容易散。”
外表:“孔雀翎,如果光看它不起眼的外表,你絕對想不到這黑色的圓筒中隱藏著武林中最可怕的暗器。只對培訓師而言,雖然腦袋里藏的學識是最重要的武器,但是外表也要注意。只要恰當就可以,盡量跟環境渾然一體,跟學員渾然一體,跟課程渾然一體,跟個性渾然一體。比如大熱天就沒必要穿西裝,學員都穿著隨便你也可以牛仔褲,講技術不必拘泥于衣服,穿什么讓自己感覺最好,就穿什么。
最后一個沒有武器是什么意思?說話的方法,這個沒有標準可言,只要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就可以了,比如說話嚴謹那就走理性風格,如果說話幽默就走活潑風格。”
課程開發的七步成詩法。
第一步,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先解決思維,再解決行動。因為思維不改變,行動也就沒有效果。先理順上面,再改善下面。先解決整體問題,再解決局部問題。如果有沖突優先級依次排列。
第二步,哪些行為或因素導致了這個結果?工具是魚骨圖。管理能力缺原因有角色模糊、職責不清、業績導向、溝通不良、管理方法缺乏等。
第三步,哪些行為或因素是可以通過培訓解決的?職責不清需要崗位說明書來支持,業績導向需要在績效考核上改善,這兩個問題無法通過培決。而角色模糊、溝通不良和管理方法缺乏是可以通過培訓解決的。
第四步,哪些學習要點應該包含在培訓中?角色轉換,工作告知,授權輔導,團隊管理,激勵方法,績效考核,向下溝通。
第五步,如果只培訓其中三個要點,我該選擇哪幾個?這個要點應以培訓更加集中為原則,我選擇角色轉換,向下溝通和授權輔導。
第六步,當學員出現哪些行為時,代表培訓有效果了?我認為當學員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用在輔導上,并且采用多種行為與員工溝通,培訓有效了。
第七步,除了培訓以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這個問題?分發一些經理的書籍給大家自學,或者引入360度評估來督促經理們改進。
培訓這兩年五個趨勢
分別是:大師一名師一導師;笑果一效果一成果;外訓一內訓一自訓;課程一過程一流程;拉動一推動一主動。”
公司以前公司以前都是請大牌培訓師,好像不請頂尖的就對不起公司的品牌,后來大師的光環逐漸褪去,原因就是講的共性問題太多,無法給予企業針對性的建議。再后來請名師,來企業定制課程,但總覺得隔靴搔癢。那么將來的趨勢一定是以內部導師為主,知識的落地才是重點。
十年前國內講課的時候,大家都要問課程好不好玩,也就是強調“笑果”,我們非常理解這個訴求,因為學員不開心就無法開竅。再后來企業強調效果,開始重視課程后的收獲,并為此制作了詳細的評估問卷。現在企業重視的是成果,如何監督執行,并改善績效。
有一段時間企業比較喜歡參加公開課,或辦各種學習卡,貌似為企業節省了成本,但是那些課程之間沒有邏輯性,亦無針對性,往往只聽個熱鬧:后來企業把培訓師請進企業,小班授課輔導。將來員工自我培訓,或相互培訓,這個比例會增加。
公司培訓往往關注課程主題,哪個概念新鮮聽哪個,后來組織內訓師來落地,開發自己的案例,最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公司流程的改善或管理的提升。
有些公司起步做培訓是因為領導參加了一些EMBA班,覺得收獲不錯,就開始在公司里拉動培訓,而后交給人力資源部推動,最終學員在培訓氛的熏陶下主動要求學習,這是一個巨大的轉變,也是培訓的未來。
真正的培訓需要由企業自身去完成,很多企業在這方面已經做得不錯,有完整的課程體系,完善的制度體系和優秀的講師體系。各位現在就要去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工作經驗和心得,這種所謂的隱性能力,變成顯性的知識傳遞給更多的人?”
培訓師的三心二力:三心是愛心、好奇心、專注心,二力是學習力和身體力。”
培訓師為什么會緊張:一是怕犯錯,二是怕失敗,三是怕痛,四是怕被拒絕。
怕犯錯的,理是“我應該永遠都正確”。章平解釋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道理是絕對正確的,任何的定律必須有假設的前提,條件改變結論就改變。所以為了擺脫這個心理障礙,要善于把壓力轉移給學員,比如多提問、討論,而自己總結提高。
怕失敗的人心理是“我應該都總是成功的人”。章平說:“這條要克服必須要準備,準備再準備,如果還是失敗了,也要總結這次失敗對我有什么好處,凡事思考事后的價值,而不要被失敗困住。”
怕痛的人心理是“大家都應該聽我的”。章平說:“你講得再好,有些學員可能也不接受,佛法無邊,只度有緣人。”
怕被拒絕的人心理是“大家都該喜歡我”。章平說:“其實大家喜歡不喜歡培訓師并不重要,重要的對所學到的知識喜歡就可以了,所以把重心放在傳遞知識上,而不是贏得別人的好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