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之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窮孩子,讓我們深思什么才 ? ?是最好的教育
我是張愛玲迷,她的全集早就看了幾遍,最近把她的散文和傳記拿出來看,沒想到又有意外的收獲——從她文章的只言片語中拼湊出弟弟的形象,一個生于富貴而死于貧困的悲劇人物,他的人生經(jīng)歷讓人唏噓不已,并忍不住發(fā)問: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張子靜,張愛玲的弟弟。他是一個既幸運又不幸的人,含著金鑰匙出生,卻又窮到骨子里。享受著世人難以企及的榮華富貴,卻連最起碼的親情和愛情都消受不起。
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物質(zhì)上的富養(yǎng),和精神上的窮養(yǎng),以及這兩者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后的悲劇。
他出生名門
外曾祖父:李鴻章,這么牛逼的人物不用多介紹了。
祖父:張佩倫。是清末同光“清流派”的中堅人物,官至侍講,署左副都御史。
到了1921張子靜出生那一年,中國社會正發(fā)生著巨變,張家也在走下坡路。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聲名顯赫的先人攢下的財富是驚人的。張子靜生于這樣的鐘鳴鼎食之間,注定了他一生錦衣玉食,他人生的起點,是99%的普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追趕的終點。
他外表俊俏
張愛玲在散文《弟弟》中寫到
“?
我弟弟生得很美麗我一點也不。從小我們家里誰都惋惜著,因為那樣的小嘴、大眼睛、長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臉上,簡直是白糟蹋了。
長輩就愛問他:“你把眼睫毛借給我好不好?明天就還你。”然而他總是一口回絕了。
”
張子靜晚年,濃眉大眼依稀可見
他性格溫和
張子靜和張愛玲不僅在長相上差異較大,性格也完全不同。關(guān)于這點,他在《我的姐姐張愛玲》中曾寫道:"姐姐在相貌上長得較像父親:眼睛細(xì)小,長身玉立。我則較像母親:濃眉大眼,身材中等。不過在性格上又反過來:我遺傳了父親的與世無爭,近于懦弱,姐姐則遺傳了母親湖南女子的剛烈,十分強(qiáng)悍。"
張愛玲在文學(xué)作品中傾向于把他描述成“膿包”弟弟,說他性格懦弱無能。其實,童年的張子靜,相較于姐姐的剛烈,是比較討喜的,也更符合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形象。
出生名門+外表俊俏+性格溫和,我想象中張子靜的人生軌跡應(yīng)該是吳尊這樣的。
結(jié)果呢?
他身前在上海鄉(xiāng)下(現(xiàn)在的浦東)的一所中學(xué)教書。
終生未娶,沒有愛人,沒有子女。
后母留下的遺產(chǎn)--14平米的房子,成了他最后的棲身之處。
他一生沒有一位可以交心的至親,生命最后半年,每天都不敢關(guān)門,擔(dān)心自己死了沒人發(fā)現(xiàn)。
可以說,無論是在事業(yè)上,還是感情上,張子靜都全面失敗了。他的人生起點很高,但起點就是最高點,之后一直在走下坡路。這個幸運兒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顯赫的家世成了無形的重壓
壓的人成了軟骨病
有李鴻章、張佩綸這樣的先人,出身在如此顯赫的門第,張家的后人是很難做的。前任栽樹,后人乘涼,祖上的余蔭讓后人得以享受榮華富貴。但,要想再光宗耀祖、逾越先人,也就難了。
于是,顯赫的過去反倒成了無形的重壓,讓后人感到難有作為。更何況,當(dāng)時的時局也讓張家后人無法有所作為。
從張子靜的父親開始,張家上上下下似乎都是一半生活在現(xiàn)在,一半生活在過去,張口閉口都是“我們老太爺”、“相府老太太”,只有追憶昔日那些最繁華得意的時候,才能讓他們找到自身存在的價值。
生活在祖先的陰影之下,張子靜和父親都成了典型的“遺少”。對他們來說,活著的意義就是變著花樣的享樂,以此來填補(bǔ)生命的空白。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空虛和絕望: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趕上祖輩的功績,又不屑于自降身段,換條新的道路從頭開始,不是我們這種家庭的人應(yīng)該干的事兒!
相比之下,張愛玲和母親的人生觀則要正的多。她們都勇敢地脫掉了家世這個沉重的盔甲,走上了職業(yè)女性的道路,在張愛玲成名后,甚至一度對于自己的家庭背景諱莫如深。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正是張家母女這種剛烈的性格,讓她們的人生軌跡變得不一樣。敢于打破身世賦予自己的重壓,重新開始,這需要勇氣,而這正是漂亮的弟弟張子靜缺乏的。
讀了張家姐弟的經(jīng)歷,我不禁深思:如果孩子無法超越父輩,做父母的到底該怎么看待和接受孩子的平庸?如何才能讓孩子不受父輩的禁錮,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關(guān)系糟糕的父母、母愛的缺失
讓他喪失了最基本的安全感
張愛玲和張子靜的父母,一個是張御史家的少爺,一個是黃軍門的小姐,結(jié)婚時是一對人人稱羨的金童玉女。
但是,好景不長。婚后沒幾年,父親和自己的二哥分家以后,掌握了家里的財政大權(quán),開始花天酒地、胡作非為,嫖妓、養(yǎng)姨太太、賭錢、吸大煙,一步步墮落下去。
而母親則是典型的新派女性,對男女不平等的現(xiàn)狀深惡痛絕,對于丈夫的當(dāng)然是絕不容忍的,于是兩人開始有了矛盾和爭吵。
每次父母吵架,總有傭人過來把張家姐弟拉出去,叫他們乖一點。而他們卻早是被嚇慌了,提心吊膽地在陽臺上騎腳踏車,靜靜地不敢出聲。
父母相愛,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富養(yǎng)。張家姐弟,雖然錦衣玉食,可面對一個父母無愛的不幸的婚姻,他們早早就領(lǐng)略到了無奈和痛苦。
爾后,母親出國留學(xué),回國后又與父親離婚,張家姐弟是徹底失去母愛了。
這其中,張子靜又比姐姐更不幸。由于母親擔(dān)心張家人重男輕女,不管張愛玲的教育,所以將她送進(jìn)了學(xué)習(xí)念書,平時也對女兒略有關(guān)照。而對張子靜呢,心想就一個兒子,當(dāng)父親的不可能不管吧,于是就幾乎沒有過問。誰承想,當(dāng)父親的心思都用來養(yǎng)女人和吸大煙了,還真沒把兒子放在心上!
于是,張子靜悲劇了。他徹底淪落成了夾縫中的孩子,爹不管,娘不愛。
后來,張愛玲和父親徹底鬧翻,逃出了張家,投奔了母親。張子靜知道了,某天下午,抱著籃球,也到了母親家,表示希望和姐姐一起生活。誰知,極度理智的母親只說了一句話:
“我的收入只能負(fù)擔(dān)一個人的教育經(jīng)費,而你姐姐已經(jīng)占了這個名額”
張愛玲哭了,張子靜也哭了。爾后,這個撲閃著長睫毛的男孩離開了母親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張愛玲手繪插畫
喜怒無常的父親
讓孩子缺乏的不僅是信任
和母親離婚后,父親的日子并不好過。戲大煙,逛妓院,賭博,在他的揮霍下,家里的日子變得捉襟見肘,昔日的張家早也只剩下一副空架子。
生活中的不如意讓父親的情緒變得特別暴躁,而最直接的受害者又是張子靜——張愛玲在學(xué)校念書,平時住校,而張子靜是在家接受私塾教育。
張愛玲在散文《弟弟》中寫過一件事,讀來令人心酸。
“?
為了一點小事,我父親打了他一個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飯碗擋住了臉,眼淚往下直淌。我后母笑了起來道:“咦,你哭什么?又不是說你!你瞧,他沒哭,你倒哭了!
”我丟下了碗沖到隔壁的浴室里去,閂上了門,無聲地抽噎著,我立在鏡子前面,看我自己的掣動的臉,看著眼淚滔涵流下來,像電影里的特寫。我咬著牙說:“我要報仇。有一天我要報仇。”
浴室的玻璃窗臨著陽臺,啪的一聲,一只皮球蹦到玻璃上,又彈回去了。我弟弟在陽臺上踢球。他已經(jīng)忘了那回事了。這一類的事,他是慣了的。我沒有再哭,只感到一陣寒冷的悲哀。
”
性格溫和是他的優(yōu)點,也是他的缺點。在父親這種封建家長的專制下,張子靜不敢反抗,也沒有想過要反抗。命運給了他什么,他就默默承受什么。但從此,安全感、父愛、母愛,統(tǒng)統(tǒng)都成了他人生的奢侈品。
姐弟之間的對比
讓手足情淡漠至極
在童年時期,張愛玲對弟弟其實是有怨念的。
弟弟出生后,封建家庭的重男輕女現(xiàn)象不可避免地困擾著張愛玲。其實父母倒還沒有對姐弟倆有明顯的區(qū)別對待,可傭人的趨炎附勢就足以讓人難以忍受。照顧弟弟的保姆,覺得自己帶的是男孩,而在張愛玲的保姆面前趾高氣揚,還陰陽怪氣地向張愛玲表示:以后家產(chǎn)都是弟弟的,你早晚要嫁出這個家的。
張愛玲是個敏感又尖銳的小女孩,在傭人那里受了氣,心里忿忿不平,下決心一定要在其他方面超越弟弟。
于是張子靜的悲劇又來了。張愛玲的天資明顯在弟弟之上,一旦她有了要超越之心,就開始全方面碾壓張子靜。繪畫、書法、國文、寫作,張愛玲樣樣都比弟弟強(qiáng),弟弟悲催的又開始生活在姐姐的陰影之下。
后來,張愛玲到學(xué)校念書,張子靜則在家接受私塾教育,倆人的學(xué)識、見解,甚至價值觀都越走越遠(yuǎn)。姐姐開始走向文壇,名利雙收,弟弟則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了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遺少。道不同不相為謀,姐弟情不可避免地也越來越淡漠。
張愛玲出名以后,張子靜和幾個朋友合辦了一份雜志,取名《飄》。在朋友的慫恿下,張子靜硬著頭皮向姐姐約稿,想要借此打開局面,誰知卻被一口回絕:“你們辦的這種不出名的刊物,我不能給你們寫稿,敗壞自己的名譽。”
甚至1995年張愛玲在美國去世時,遺囑里面把全部的財產(chǎn)給了友人宋淇夫婦,完全沒有提及自己的弟弟。關(guān)于張愛玲的遺產(chǎn)金額,爭議頗大,有人說只有20多萬港幣,也有人說有30多萬美元,但無論如何,這筆錢對窮困潦倒的張子靜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或許是對父親、弟弟這種封建遺少花天酒地的生活感到極度反感和絕望,張愛玲的遺囑里只字未提弟弟。
張愛玲和張子靜童年
內(nèi)心貧瘠的人
難以擁有親密的關(guān)系
張子靜終身未娶。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他,早年父親光顧著自己吸大煙,家底都被自己敗光了。兒子娶媳婦的話勢必要花一大筆錢,那怎么辦呢?父親的策略是:裝傻,壓根不過問這件事,就這樣兒子的婚事就被耽誤下來了。
父親不過問,自己也就不敢有主意。哀其不幸,怒起不爭,張子靜這個懦弱的性格也真是讓人著急。
后來,張子靜到了中央銀行揚州分行工作,待遇還不錯,足夠自食其力還有節(jié)余,但張子靜染上了賭博的惡習(xí),不但搭進(jìn)了鈔票,還搭進(jìn)了身體。
盡管張子靜身上也有很多封建遺少的惡習(xí),但我對他的感覺是可憐多于可恨,他自小姥姥不疼舅舅不愛,自然不知道理想為何物,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勢必隨波逐流 ——我憑什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呢?
缺少家庭親情的滋養(yǎng),結(jié)果是內(nèi)心的空虛和貧瘠,他也不像姐姐一樣有文學(xué)才情作為感情寄托。
到了1988年,張愛玲在美國。張子靜輾轉(zhuǎn)聯(lián)系上姐姐,寫了一封信,說他有了個女朋友,準(zhǔn)備結(jié)婚,但沒有錢買房子。張愛玲在回信里說:“沒有能力幫你的忙,是真覺得慚愧。”她又說,“其實我也勉強(qiáng)夠用”。
張子靜的感情經(jīng)歷我們不得而知,但我認(rèn)為他終身未娶的原因不應(yīng)該僅僅是缺錢。即便家道中落,但在當(dāng)時他起碼有份穩(wěn)定的工作:先是銀行職員,后是中學(xué)教師,不至于窮到娶不起媳婦。
他的終身未娶,我的理解更多是因為:愛無能。
自小缺乏家庭的溫暖,他的一生都沒有學(xué)會什么是愛,沒有體會過被人關(guān)愛的滋味,也不知道怎么去愛別人。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養(yǎng)?
一個名門之后,人生的結(jié)局卻這樣潦草收場,讓人唏噓不已。
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我想起港片《可愛的你》里面楊千樺演繹的呂校長,她說,真正的教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
張子靜的一生,有物質(zhì)上的極大滿足,有美的陶冶和浸泡,也有優(yōu)秀的私塾老師對他進(jìn)行教導(dǎo)。他學(xué)會了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但是,父愛和母愛的缺乏,卻描黑了整個生命的底色。
我認(rèn)為,真正的富養(yǎng),絕對不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富養(yǎng),而應(yīng)該是精神上的富養(yǎng),心靈上的滋養(yǎng)。
用愛心去滋養(yǎng)他,用人生態(tài)度去影響他,用生命去陪伴他。
我想,這大概就是最好的教育,就是真正的富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