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滕的圈2014年剛成立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轉眼2019年春節到了,翻出舊文,感慨時間過了五年,真是歲月如梭。
這五年里我每年見老滕一到兩次,期間偶爾打打電話,發發微信,聯系得并不頻繁,但是感情像一個常數,并不隨著見面的多少增減,就像我們曾經的少女時代永遠立在每個人的心尖兒上一樣,相信群里的同學們跟我感受也差不多。
去年春天,送高三,做了太多練習題,生活很乏味、枯燥。桃花開,老滕邀約去看桃花,我欣然前往,跟以往一樣,有小馬哥,老滕在,啥事都不用操心,只管拍照就可以。吃喝玩都非常嗨,愉快感支撐起后面幾個月,幫我順利走到高考,然后放下重荷。
一晃,又到春天,幾乎一年沒見老滕,想老滕了。想她系著圍裙在廚房里做飯的樣子,想她端起酒杯我們圍坐在她身邊嗨皮,想老滕家那張櫸木顏色的桌子,茶幾上成沓的旅游照片,想晴晴的乖巧,想曉曉的黑色記事本,想青衛的長頭發(可能現在剪掉了)與光潔的額頭,想小馬哥在家里優哉游哉地走來走去……群里的其他同學很抱歉,我此刻暫時想起了這些,如果沒提到你,得罪得罪,請見諒!
我是個堅定的結了婚的不婚主義者。在不知道可以不結婚的年齡結了婚,在婚姻里看透婚姻制度的本質而從哲學意義上痛恨婚姻。這并不是說我的婚姻不幸福,相反,我們夫婦把婚姻打理得非常好,把各種關系都經營得特別好。但恰恰如此,圍城生活讓我洞悟了婚姻的社會學本質。我堅定地認為全世界運行的婚姻制度是利用了愛情這種美好的精神產品,抓住人類社會學屬性里群居的特點,以女性為主要載體和使用對象進行的以男性為中心的物種繁衍與財富集中。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對婚姻制度失望、憤怒與恐懼。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件事每年我要義憤填膺地和老滕叨叨一次,每年老滕都覺得我的想法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她現身說法勸我一頓,又用飯菜腐蝕了我的思想,讓我高高興興地鎩羽而歸。我到老滕家里吃飯,分享她與我截然不同的婚姻觀展示的生活橫截面,心里很喜歡。因為我們同樣是付出,她顯然是愉快的,我分享她的享受,這讓我看清楚自己的叛逆和懦弱。
快五十歲了還在叛逆,說起來很可笑。叛逆又什么也不能做,不敢做,尤其不敢打破現在已有的生活秩序,重新建立另一套,這就是懦弱。我喜歡曉曉的原因也在這里,她公開拒絕生孩子,是婚姻制度里的勇士——她做了我敢說不敢做的事。我也喜歡她特立獨行,獨當一面的樣子,因為那也是另一個我,在單位上的我。像一個男人活著的我。
現實與內心如此擰巴、割裂,而老滕笑語盈盈的臉,布滿飯菜的櫸木色桌子化解了這一切。像大海退潮,清光萬里,月亮突然升起來,柔和地撫照大地,人生的糾結和那些工作中不得不有的堅強在老滕的家里暫時放下了。叛逆的旗幟收起來。開飯嘍~
附錄:? ? ? ? ? ? ? 老滕2014
穎30出頭的時候就被稱做老滕。和70后的很多女性一樣,老滕20出頭在服務業干了一陣兒,進修了會計證書,也斷斷續續做了一段會計,生完孩子就做全職太太。
1988年到老滕家玩,倆人寫完作業,老滕拿出一個小石磨,把泡好的豆子從中間的眼里放進去,她一圈一圈熟練地磨起豆漿。我看了好玩,忍不住動手幫忙,卻弄得到處都是,只好陪老滕嘮嗑。那段日子我們都十六七歲,放在以前,早嫁人了,而那時每日做的最多的就是在三角函數和立體幾何的公式里摸爬滾打,渾然不知生活真正需要什么,當然也談不上為將來做一些女孩子該有的準備,像做飯、家政、花藝什么的。老滕有兩個弟弟,身為長姐,少不了照顧弟弟們的衣帽鞋襪。那時老滕身上就散發著一種安安靜靜的家居氣質。
2002年我來到老滕南寧路上的新居。新房子,老滕收拾得有模有樣。墻上掛著不少裝飾畫,細看是老滕自己繡的十字繡,有風景的,也有人物花鳥的,非常精美。2006年老滕的船長丈夫小馬哥在海上一下子救了8個人,海事局轟動了,全國各大紙媒連篇報道,傳為美談。小馬哥到北京接受英雄勛章,老滕作為英雄的太太也一同接受鮮花上了報紙。從北京回來后,小馬哥繼續在外面打拼,老滕在家里理財。乘著青島房地產的崛起,老滕把家搬到了市南,一個人買了房子又裝修起來,女兒送進了私立,給老母親也改善了居住條件。小馬哥回來,看老滕把家置辦得比想象得還好,心里樂呀,暑假陪著老滕到長白山旅游,并專門在結婚紀念日買了大捧鮮花,當著眾位朋友的面獻給老滕,作為對太太的感謝。
每次見老滕,她都精氣神十足。老滕會做菜,是菠菜雞蛋餅,豆腐盒子,或者一桌子山珍海味。往往她一個人在廚房里忙,我們陪她說話,順便剝剝蔥,搗搗蒜。老滕干活不出動靜,一會兒功夫,飯菜就上桌了。偶爾在我家小聚,她也不閑著,不是幫我洗魚做魚,就是把她近來新研究的菜品弄給大家嘗嘗。她腦子里沒有“被人照顧”這個詞,只有照顧別人。一同組團出去旅游,大家把衣服晾在一起,老滕看看差不多干了,就一件一件疊起來,給每家送過去。到婆婆家,她感念婆婆一個人照顧一大家子不容易,千里迢迢去了,進屋不久就挽袖子下廚房照顧兄弟姊妹。誰家搬了新家,她會花好幾個月繡幅大十字繡,再花錢裱起來送給人家。她不是專門對哪一個人好,只要力所能及,她會對身邊的每個人都好。也是這個緣故,圍繞在老滕身邊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到老滕家,就像回到娘家。進了門外套往沙發上一搭,包往椅子上一放,然后就圍著老滕嘰嘰喳喳,腸胃交給老滕打理。老滕雖然不工作,掌握的社會信息可不少,一應一答之際她會提供一些比較好的建議,久而久之老滕漸漸成了小圈子的中心。
今年春節,在微信上,我們組建了一個老滕的圈。老滕像紫藤蘿,枝葉豐茂,花香四溢,我們是藤上彎彎的豆莢,在風里微笑,在藤上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