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時節,酷熱盛行之時。
炎熱天氣容易消耗人體氣津,因此有“暑天無病三分虛”的說法。
人們常覺疲倦頭暈、口干舌燥、食欲不振、脹氣惡心,嚴重者腹痛、腹瀉等,這都是暑濕耗傷氣津的表現。
醫藥學家李時珍曾提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意思是說喝粥能健脾益氣、補充身體氣津的虧耗,以補虛損。
為此,今天分享十款大暑節氣適宜喝的湯粥。
利濕——荷葉消暑粥
食材:荷葉6克、砂仁6克、粳米50克。
做法:將粳米洗凈后放入兩味藥材,加 5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冷卻后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利濕、解暑生津、調理脾胃。
解熱——薏仁玉米須粥
食材:薏仁15克、玉米須6克、粳米50克。
做法:將白米洗凈后放入兩味藥材,加 5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冷卻后即可食用。
功效:解熱健脾、利水祛濕、補虛和胃。
健脾——生姜益氣粥
食材:生姜三五片、淮山5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白米洗凈后放生姜,加5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加入淮山后煮10分鐘,冷卻后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開胃止嘔。
開胃——苦瓜粥
食材:苦瓜半條、粳米50克。
做法:將苦瓜半條切薄片后焯出苦水,將白米洗凈后,加5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加入苦瓜后煮10分鐘,冷卻后即可食用。
功效:開胃醒腦、祛濕除煩。
補脾腎——山藥紅綠豆粥
食材:山藥、綠豆、紅豆各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白米洗凈后放入三味藥材,加 500毫升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約30分鐘至軟爛,冷卻后即可食用。
功效:補脾腎、益氣養陰、解熱消暑。
健脾和胃——胡蘿卜粥
食材:胡蘿卜50克,粳米50克。
做法:胡蘿卜洗凈,切成碎丁,與米同煮為粥。每日2次。
功效:寬中下氣,健脾和胃。
消水腫——冬瓜蝦仁湯
食材:冬瓜300克,蝦仁50克,香油3克。
做法:將冬瓜去皮,洗凈,切成小塊;鍋內添水,放入蝦仁、冬瓜煮至熟爛,加入精鹽、味精,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養胃生津,清降胃火,利尿消腫。
健脾——玉米甜羹
食材:玉米50克,赤小豆30克,薏苡仁50克,蜂蜜30毫升。
做法:將玉米洗凈,用冷開水泡發30分鐘,研成玉米糊,與洗凈的赤小豆、薏苡仁同入鍋中,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煨煮至赤小豆、薏苡仁開花,調入蜂蜜,拌勻即成。當點心食用,用量隨意。
功效:健脾祛濕,養血抗癌。適用于高脂血癥、脂肪肝、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祛熱毒——綠豆粳米粥
食材:綠豆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兩小時,再與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
功效: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可每日早晚各食一次。
防中暑——西瓜皮粥
食材: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凈后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調入白糖。
功效:清熱解暑、利尿消腫,常食可防中暑。
高溫高濕天氣,隔三差五喝上一碗養生湯粥,既能清熱袪濕、益氣生津、補脾益胃,又能預防暑濕氣積于體內,是安然度夏、防范疾病于未然的好方法。
特別提醒:糖尿病人、心腦血管病人能不能喝這些粥品,還需要根據個體差異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