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
0500起床,15分鐘洗刷,15分鐘準備。
0530準備早餐,使用Keep運動25分鐘。喚醒自己的身體,預熱這一天良好的狀態。一日之計在于晨。
0615出發。實際只需30分鐘,多的30分鐘用于調節。
日常安排一定要留白,提前完成,可以休息,如果滯后,不影響下一步。
過于緊密嚴格的安排,一步錯,步步錯,失去了調節能力。
初級階段,很容易受到各種干擾,我們的效率也未必有那么高。
人不是機器,達不到電腦的精讀。
很多時候,經過1-2小時的駕駛,等我開車到公司的時候已經精疲力盡,電量只剩75%了,休息一會兒,以80%的電量開始一天的工作。早點出發,可以錯開高峰期,到達公司時仍有95%的電量,很容易就可以回復到100%。與其把時間浪費在交通上,不如用來閱讀,早晨的時間才是完全屬于自己的時間,高精力的時間段,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你把時間投入中哪里,就會在哪里得到回饋。我把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投入到自己的成長,回饋給我的是更好的自己。
開車的路上,可以聽一些有聲讀物,聽聽音樂,放松下心情。我會聽一下易經,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但并不需要專注的去思考。
每一個時間段,都有留白,所以并不顯得很緊張,節奏很慢,也不會有未按時執行計劃的挫敗感。
0700開始
25分鐘晨間日志。通常不需要這么長的時間,所以時間又有了留白,可以思考一會兒,可以休息一會兒,還是慢節奏。
0730開始學習,進行兩個番茄鐘的學習,一天中最高效的時間段,用來提升自己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一定會量變引起質變。
0830
留白30分鐘,用于調節。
這個時間段每一天的情況都不一樣,面臨的問題不一樣,可以用來閱讀,忙的時候可以用來提前安排工作,如果前面的進度延誤了,也可以用這半小時來進行彌補。
或者打個盹兒,冥想5到15分鐘,這樣自己的電量很容易就可以恢復到90%以上。
0900開始工作。
當其他人開始陸續到辦公室的時候,我已經完全做好了工作的準備。其他人至少需要15到30分鐘才能進入工作狀態,這時候我已經領先他們工作60分鐘,而且是無人打擾專注力很集中的60分鐘。
步步為營,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節奏始終掌握在自己手里。
1000
9點到11點半,這個時間段大多數上班族是用來進行供日常工作的,是我精力比較充沛的時間,我的策略是處理需要自己做的事情。
到了中午的時候,因為我早餐吃的早,通常我會很餓,這樣可以保證午飯吃的很好。上午經過一個2小時的工作時間段,自己的電量已經降到60%了。
1200-1400
經過兩小時的休整,下午開始時可以保持75%左右的能量。下午2點到下午4點半,2個半小時的時間段,用來處理日常工作,通常下午餐后的精力不會很充沛,用來進行與其他人溝通的工作,比如打打電話,聊聊天兒,與同事進行一些工作上的溝通和安排,完成一些不需要耗費大量腦力的工作。
1630-1730
因為我的工作是彈性工作制,所以我盡可能在4點半之前從單位出發,避開晚間高峰期,高峰期需要1-2小時的路程,這個時間段我只需要半小時就可以完成。
回到家能量基本上已經降到40%左右了,而且很餓,這時候需要趕緊做飯吃飯。
1900
通常這個時間段已經吃完晚飯能量在30%以下了,打個盹兒,冥想5到15分鐘,精力可以恢復到50%左右,當然,就跟手機的電量一樣這50%很容易耗盡。
1930-2130
這個時間段,是家庭時光,與家人一起共享。
與家人共享,并不需要很高的能量值,這個安排是比較合適的。
2130紅色燈光亮起,進行睡前儀式,能量值已經降到20%以下,進入紅色狀態,嘻嘻睡啦。
因為我采用了智能燈泡,1600萬色,我定義為21:30開啟紅色,當紅色燈光亮起的時候,代表應該進行睡前儀式了,準備上床。
2200綠色燈光亮起,綠色燈光亮起的時候我應該已經在床上了,如果還沒有那么馬上到床上去,半小時內進入睡眠狀態。
這個時間也有空白,我設定的綠色燈光到20:30自動關閉通常15分鐘內我就可以入睡了。
因為早晨起的比較早耗得比較干凈,所以到了晚上22點的時候我通常都會睜不開眼睛,需要睡眠,這時候也很容易入睡。
因為睡得早,所以第二天4點半的時候通常會自己醒來,我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生物鐘,大多數情況下,我可以在5點以前自然醒即便某一天比較疲勞,出現失誤,也肯定會在6點之前醒來,所以我不需要鬧鐘。據說鬧鐘也是對人身經摧殘比較大的一個物品,因為都是在你休息睡眠的時候把你吵醒當然就會有起床氣啦,你的身體想要睡覺,鬧鐘卻不讓你睡,產生這種矛盾,自然會不爽不舒服。而當你養成了一個穩定的生物鐘自然醒,你的身體本來就是自己醒來的,順其自然,一天的心情都會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