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兼閨蜜的一番言辭下報了深圳東西沖的徒步團。當時她提議報這個項目的時候,我是想拒絕的。想想吧,爬個廣州的山稍微快點,她都有些喘氣,剛又走完需要爬著走才能到頂的九龍峰,當時她一邊爬一邊說著,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的話。好吧,我也承認,走完那條線,她就完全忘了自己是怎么上氣不接下氣地走完全程了,轉頭沒多久就跟我說下次去東西沖。呃,這傷疤估計是從九龍峰下來就全忘了吧……
東西沖海岸線是深圳最美、最經典的徒步海岸線。一路上看山景海景,天藍水藍,一洗城市之塵擾。(廣告詞就說到這)閨蜜在說到這條美麗的海岸線時,不斷贊嘆它的美,到底有多美,實際上我從推文中看不出,我都有點懷疑自己對美有點免疫了,總的來說,從直觀上,它給我的感覺是沒特別吸引力。不知道是不是意識使然,臨行前出了個小插曲,我把鬧鈴調錯了,時間相差了半小時。領隊在我一出發時就勸我不要浪費時間趕車了,因為我趕不上了,許是機緣巧合,許是閨蜜在車上為我爭取,最終還是讓車等了我。因為這個我也一下子被全車的人記住了。
一路車上的行程充滿歡樂。大家才藝多多,一路歌唱而去。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四個小孩子,還有一個頭發有點花白的老伯,小孩都在十歲左右,活潑可愛,老伯估計在70左右,經常跟著這個團徒步,東西沖這條線是他第三次走,看他精神矍鑠,腰板直,身體應該很不錯。
從廣州出發到深圳目的地,大概花了四個小時。因為是路餐,自備干糧,領隊已提前通知,讓我們在車上吃午餐,所以一下車并未做任何停留,做了基本活動后,開始上山。當天一直以為會下雨,結果天公作美,一路微風習習,特別舒適。進山的路程不做過多描述,總之走了沒多長時間,我們開始往下攀巖,下到海邊。最開始的時候,我以為是繼續往山上爬,領隊說可以往下走的時候,我甚至沒看清路在哪。后來我才看見,原來路就在領隊站的腳下。那是一個陡坡,兩旁都固定鐵鏈,供人攀爬,人借助石塊的棱角邊縫,找準支點爬下去。這個對于男生來說完全是小case,但對于小女生來說,就不一樣了。第一次爬找不到支點,心里又害怕,幾米的小陡坡,一個人就要好幾分鐘,兩個男生在下面當幫手。我觀察了幾個支點,到我時,三下五除二滑溜了下去,感覺沒什么難度。后來不斷有這種攀爬的地段,才知道,這個卻是是難度比較低的。下了第一個陡坡,鉆出灌木叢海就展現在眼前,好多人忍不住驚呼起來,這時我們才看到,有好幾面不同的團旗,看來人還挺多。這邊的海水比較藍,沒有做過多的人工開發,比較自然。海水清涼,站在海邊,能聞到海的氣息,此時的海是比較安靜的。至此海岸線的路途正式開始。
整個海岸線有三分之二的路程是在巖石上,在巖石上跳走、在巖石上休息、在巖石上補充能量、在巖石上看海、看風景。我不知道走了多少片巖石地,我只感覺自己在不斷地跳躍,從一個石頭跳到另一個石頭。剛開始走的比較慢,沒有經驗,怕扭傷腳。后來才慢慢發現,其實在巖石上跳著走,反而更能夠快速找到支點,快速離開,人好像也跟著要飛起來,這種感覺特別棒,如同踮腳跳舞。同行中有一個朋友比我跳的更快,她也是第一次來,比我精力還好。她說看著這一片的石頭就想一下子全跳過去,我想她可能有著和我同樣的感覺。我和她基本走在隊伍的前頭,走一陣歇一陣,看看海景,找找貝殼,掰掰石頭縫,看看有沒有螃蟹,或是期待找到一個美麗的貝殼。偶爾也拍拍照片,不過因為風大,鏡頭捕捉的只有亂發了。
沿途中有一個小孩也是走在隊伍前列的。有一陣他和他媽媽剛好在我前面。小男孩真是小小男子漢,一直走在媽媽的后面,保護媽媽。腿腳也非常利索,巖石、巖壁都難不倒他,手腳都很穩當,完全不像個十來歲的小孩。還有一個大哥,帶著專業的相機,我們在巖石上跳的時候,他在選角度拍照,我們爬完了巖壁下到另一個地方,發現他已經在那了,你總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時候超過你的。而那位70歲左右的老伯,一點也不比年輕人遜色,攀巖,走巖石,駕輕熟路,老當益壯……
大概五點左右我們第一批到達了終點站, 開闊的平地,東沖海灘。趁著等其他人的時間,我們在海灘上溜了一圈,聽著海浪的聲音、聞著海水的味道、踩著細軟的沙子、看著遠處連天的海邊,一路的疲勞消失殆盡,只想與海融成一片。雖然我仍然不覺得這景色有多美,但是此刻它給我的感覺是最舒適,最宜人的。我仿佛還在石頭上跳躍,海浪為此伴奏。。。
(注意事項:做好防曬工作、帶好雨衣(最好不要一次性的,一劃或風大一吹就報廢了)、登山杖(看個人,我不太喜歡用,不過這個可以作為支撐)、防滑鞋(最好登山用的,如果不是,也要買鞋底防滑的)、帽子、防蚊蟲叮咬的藥等。)
最后借以下圖片抒發下那些喜歡徒步的人的感受:
徒步虐人千百遍,人待徒步如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