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介紹
1、 產品名稱:微信讀書
2、 版本信息:1.4.3
二、用戶群畫像
從易觀數據上顯示,移動閱讀用戶男性更為活躍,二三線城市的閱讀用戶居多。學歷上,用戶人群扎推,參與人群廣泛。30歲以下人群超74.9%,學生和自由職業者超5成,并且在20:00-22:00是用戶閱讀活躍時間段。
三、產品定位
微信讀書依靠微信強大的社交關系,使得用戶可以便捷地查看到好友在看的書籍,了解好友分享的閱讀想法并參與討論,所以微信讀書能滿足到用戶找書難的需求,并且能通過好友一起討論書籍,是一款閱讀+社交的應用軟件。
四、產品分析
微信讀書的大結構上分為:
1、 發現
2、 書架
3、 想法
4、 我
發現tab是查看產品推薦的書籍;書架是用戶添加的書籍和已購買的書籍;想法是用戶查看好友讀書想法并評論,我tab主要是個人信息顯示與管理。
體驗后,能感覺到這幾個tab有些聯系,雖然看似復雜,但是劃分上是挺清晰的,挺有意思,為了能更清楚了解微信讀書背后的產品結構邏輯,我梳理了以下這張圖:
每個大矩形為一個頁面,里面的小矩形為其結構構成。箭頭表示點擊跳轉,虛線箭頭表示存在聯系。可以看到微信讀書除了書架tab,其他3個tab都與好友信息頁面存在聯系,即與“好友”存在聯系,這也側面反映出了微信讀書基于社交方向作移動閱讀產品。另外,在這結構聯系可看出微信讀書構建的3種用戶發現到感興趣書籍的場景:
1) 通過平臺推薦:
即用戶A在看了某本書后,微信讀書會在發現tab推薦給用戶B。用戶B通過平滑篩選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
2)通過某位自己關注的好友書架:
用戶可以在微信讀書查看自己關注的好友,或者自己認為“前輩”的書架上的書,其中還可看到ta已閱讀完的、雙方共同閱讀完的書籍。通過查看對方的書籍,除了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也會因為書籍內容的討論產生進一步交流。
3)通過好友閱讀想法/心得
用戶在書籍信息頁面或者想法tab上可以看到用戶的閱讀心得/想法,通過用戶的想法可以大致了解書籍部分內容,進而產生興趣并閱讀。
通過上述3種找書場景分析,微信讀書定位是十分巧妙的,而且也會在滿足用戶找書難需求上達到比較好的效果。因為現在市面上書籍單單是同個類型的數量就很多了,用戶想看書的話,如何找到一本好書或者自己感興趣的書呢?想必是通過口碑,而微信本身有很大的用戶量,用戶對微信的依賴也是越來越大。所以通過微信上的社交關系,用戶是可以很快發現到一本好書的。所以我認為這是微信讀書一個十分重要的差異化地方。
五、功能分析
1、購書:微信讀書購買的流程是這樣:先在賬戶進行充值,之后通過賬戶余額進行購買。不能直接使用微信支付購買。之所以采取這樣的方式,個人認為:
1)用戶購書操作簡單,每次購書只要點擊確定就可以購買成功
2)有利于后續送余額等運營策略
2、想法:用戶可以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和瀏覽別人的讀書心得,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目前的發表想法的入口是在想法tab和在閱讀頁面,前者解決場景是用戶看過一本書后(不管是在微信讀書還是其他方式)可以在這個tab分享讀書心得。后者解決的場景是用戶在微信讀書看到某個片段時特想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然后想法也有利于促進微信好友社交關系,例如原本在微信交流比較少的好友,通過某本書心得,產生共鳴而促進彼此交流。
3、閱讀:微信讀書在激勵用戶閱讀上是通過:今天閱讀這本書有多少人和閱讀的進度。
用戶假如看到好友的進度比ta前,或者有一些后文的想法會激勵自己閱讀,然后自己的閱讀進度超前了,也可以在其他好友“炫耀”,這樣就起到了激勵的作用。另外一個激勵是基于閱讀時間的好友排名,這也是背靠微信強大社交的優勢啊!
六、產品優化
1、激勵用戶分享想法
個人認為目前微信讀書在激勵用戶方面還存在不足。我想到的優化點:
1)想法tab的頂部增加一個長欄“今天你有什么閱讀的想法想跟好友分享”之類的文案入口替代原本的入口
2)可以把用戶的想法分享到朋友圈
3)可以出專題或者話題,圍繞某本書精彩片段籌集用戶的想法,然后再篩選出精彩的想法。
4)可以設置點贊數梯度,達到一定數量的點贊數就送特定的余額
2、激勵用戶閱讀
激勵用戶閱讀我更傾向于把產品打磨得更有讀書的氛圍,或者有一種濃厚知識交流氛圍。從這個角度看,可以做以下優化:
1)增加作者對書本分享的一些想法,或者其他大v對某本書的評價。
2)增加圍繞某本書或者某個主題開小論壇,用戶在里面相互交流。
3)增加可以發表長想法,邀請一些愛讀書達人分享,讓其他用戶感受到閱讀是件很有品味的事,
從而激勵用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