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撒哈拉不哭:三毛傳》:一個傳奇的女性,一種別樣的人生境遇(1)

? ?我們總是訴說著無奈,訴說著在現實面前靈魂的不堪動蕩。我們總是編撰著理由,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在給生活一個出口。我們總是回避著期待,心想著無欲無求才是人生最大的追逐。于是我們拋下了夢想,丟棄了行囊,卻也失去了真正的方向。雖說流浪是她的天賦,但她卻始終銘記著內心的渴望。三毛好似一片云,看似去留無意卻有著自己的方向,看似時卷時舒卻又是其心之所向。

? ? 一、流浪是在血液中的

? ? 三毛的祖父陳宗緒,在十四歲時,從浙江舟山定??h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陳家村,只身北上。他的行囊里只有一床棉被,幾件薄衫。歷經時間洗禮歲月打磨,他從一個小學徒走向了坐擁數項產業的大富商,其間辛苦用任何語言描述都顯得蒼白。建醫院、蓋學校,修橋鋪路。最終在廟里安度余生。

? 半生的流浪是流淌在她血液中的,就像他的祖父那樣,這種流浪是自愿的也是激情澎湃的。

? ? 二、墳場成為她的游樂場

? ?她在墳場蕭瑟的陰風里玩泥巴,她的世界里沒有鶴唳風聲,沒有哀鴻遍野,沒有畏縮恐懼,她只是專注,仿佛這是她的一方凈土,而手中的泥巴是她的一番宏圖偉業。她在那里呆至天黑,直到母親來尋她,回家路上三毛對母親說,他們和我說話了。母親被嚇得打了一個冷戰,問三毛是否知道這是什么地方。三毛抬頭鎮定地說,“哦,有很多死去的人都在這里呢”。縱觀她的一生,也似乎從未有過恐懼,她是連死亡都可以直面的人,又有何事會比死亡更令人恐懼呢。

? ?恐懼是什么?害怕是什么?鬼魂又是什么?她不追究,卻又好像在深究,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傳奇女性。

? ? 三、三毛的特異功能

? ? 在三毛大約五歲時,她和父親到機場接一位老友,客從日本來,故友重逢,握手寒暄,但一旁的三毛卻若有所思,她悄悄告訴父親,這位遠道而來的叔叔,家中剛死了人。陳嗣慶聽后,急忙攥住三毛的手,示意她莫要胡說??椭良抑?,言談之間顯得黯然神傷,說到幾個月前,他的兒子不幸夭折。陳嗣慶猛然想起三毛的話,驚得一身寒戰。

? ? 對于一個無神論者來說,這種情景只應該在小說中出現??吹竭@樣的三毛,我想她是把自己活在了小說里吧,說到底這不是什么特異功能,不過是她更善于觀察或者是與生俱來的敏感吧!

? ? 四、三毛這個筆名的來歷

? ? 陳懋平(三毛的原名)的筆名就來自童年品讀的《三毛流浪記》。那時的她還是目不識丁的小三毛,因為全書沒有文字均是以圖會意,她多多少少能看懂一些情節。在那個滿目瘡痍人人自危的年代,一個孤苦的孩童不得不踏上流浪的路途,生存在兼濟落魄與繁華的大上海,在樂觀中體味一份份悲苦。故事里的三毛是屬于那個世紀千千萬萬孩童的縮影,他感動了一個時代,也撼動了無數人的心靈。其中就包括小小的陳懋平。她與漫畫里的主人公同悲共喜,合而為一,顛簸著他的顛簸,流浪著他的流浪。

? ? 順便說一句三毛還是張樂平(三毛流浪記的作者)的義女,由此可以看出三毛是一個多么渴望流浪的人,而《三毛流浪記)又是她的開蒙讀物,她的流浪也許也是受到了這本讀物的感染而生發出來的。

? ? 五、三毛的愛情觀

? ? 她崇尚至死不渝的愛情,雖顯固執,卻是她最真實的做派。她有過很多段感情,稍顯青澀的初戀、任性妄為的虐戀、生死相許的苦戀。每段她都全情投入,因為愛是她存在的證明,像神靈一樣不容褻瀆。她多情、癡情、為愛傾情。

? ? 在外人看來她的愛情是傷痕累累的,可以又有誰可以走進她心里,她自己的感受是怎樣的,我猜她是樂在其中的,因為純粹的愛情看起來都是美輪美奐的。

? ? 六、嗜書如命

? ? 書籍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它能修葺人的靈魂,左右人的腳步,奠基人的生命。三毛在一段段別人的故事里向往著自己的旅途,在一次次別人的經歷里編織自己的美夢。

? ? 這一點我和她還是比較相似的,熱愛書籍的人基本互相不認識,心靈上卻像是老朋友,所有書上關于說讀書的事情,我都會樂此不疲的把他摘錄下來,這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也是給自己的勉勵。

? ? 七、童真的理想總會被老師打的粉碎

? ? 天才與瘋子有時僅僅是一步之遙,三毛并不是老師眼中的天才,所以一度被認為是個瘋子。如往常一樣,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我的志愿,并要求盡量寫的有理想才好,三毛又被叫起來朗讀,“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拾破爛的人,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可以游走于大街小巷,一面工作一面游戲,自由快樂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地將好多還可以利用的東西當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光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這……”突然,一只黑板擦丟了過來,三毛嚇得一怔,不敢再念?!斑@是什么文章!亂寫!亂寫!將來要是拾破爛,現在書也不必再念,滾出去好了,對不對得起父母!重寫!”老師大拍桌子驚天動地地喊著。

? ? 三毛是有著反叛精神的少女,但小小年紀的她又不敢出口頂撞,于是第二篇文章應運而生。“我有一天長大了,希望做一個夏天賣冰棒,冬天賣烤紅薯的街頭小販,因為這種職業不但可以呼吸新鮮空氣,又可以大街小巷地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順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沒有被人丟棄的好東西。”這樣的文章任誰看了都會莞爾,或是被小小的她對夢想的固執而感動。可老師的一個大紅叉劃掉了三毛的堅持。

? ? 工業化的發展,讓教育也成了流水線,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考試,甚至連理想都被統一了,這種悲哀合適才能改變,總總而言,無不讓人心生憐憫,我憐憫這些在這種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希望他們可以像三毛一樣堅韌,即便老師的大紅叉,她也沒有改變她一生的理想——流浪。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是由愛德華·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 主要內容是: 一、...
    女嬌之天閱讀 304評論 0 0
  • 周末。 寧靜的早上,日才剛剛升起??諝庵袚街嗖莸姆枷悖钢┏繒r的寒氣。冷不零丁地令人清醒。 〔哈~沒有小妖精的...
    85d5163317d2閱讀 1,611評論 2 1
  • 一連好多天沒上街,街邊多了個水果攤。攤主是個不笑不說話的水靈靈的大姑娘,但她總是坐著,很少起來。雖然看上去...
    暖陽西子閱讀 413評論 0 0
  •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實際上,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相同。大部分人就像戴上了不同顏色的眼鏡,他看到的世界是紅色的,...
    踐行程序閱讀 601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