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導,你這“垃圾觀眾論”,觀眾表示:這鍋我們不背

近日,馮小剛導演在出席上海國際電影節某論壇上談到對垃圾電影的看法,發表了一段富有爭議的言論。

“是不是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這么多的垃圾電影,我覺得可能冒犯了在座的各位,但中國電影現在這么的讓觀眾覺得吐槽,垃圾遍地,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觀眾有關系,對不對,你如果不去給他捧這場,他就沒有這生存的空間,那制片人他就不會去制作這垃圾電影。”

此番言論一出,立即引來廣大觀眾強烈的不滿與反感。


很顯然,觀眾普遍都認為他這是一種強盜邏輯,既然馮導認為垃圾電影的泛濫是因為垃圾觀眾的存在,那么自然作為觀眾,我們也可以說,是因為作為制片人導演制作出了這些垃圾電影。就好比有人吃了有毒的食物,你不去指責制造有毒食物的人,卻去責怪吃了它的人,并且還質問他,為什么要吃,為什么沒有識毒的能力。那這個食毒的人不是太冤了么?


接下來,我想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1.觀眾真的沒有辨別垃圾電影的能力么?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就拿留言區的《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來講,豆瓣評分高達9.2,它的火熱程度想必不用我多說,評論也基本是一邊倒的態勢;拿國產電影來講,我很喜歡《心迷宮》這部電影,沒有明星,沒有上億的投資,甚至沒有宣傳,但豆瓣評分仍然達到了8.6,那它靠的是什么?自然是過硬的劇本以及所有參與影片工作者做好電影的心。

其實,我們能夠看到觀眾是有欣賞鑒別好片的能力的,至于爛片,就像人都有鑒別美丑的能力,看慣了美的,再回去看丑的,自然接受度也就大大降低了,所以,與其說去“消滅”垃圾觀眾,倒不如有個好劇本,和一個做好電影的心的導演和專注演技的演員來的實在。

2.觀眾該不該為爛片頻出承擔全部責任?

我覺得該,但只是很少一部分,并非全部。首先你不能去要求觀眾有預判爛片的能力,大多數觀眾都是把電影作為消遣而已,我們走進影院,看了一部所謂的垃圾電影,我們就成了所謂的“垃圾觀眾”,這鍋背的豈不是太委屈?馮導作為業內專業人士,這番話顯然不夠客觀。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觀眾明明知道這是一部沒有任何意義價值的電影,為什么還愿意為之買賬?

這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明星,不可否認的是,明星效應的確會為票房貢獻不少作用,而當一部片子沒有好的內容,明星本身就會成為它的內容,當然其粉絲就會成為觀眾為其心甘情愿地買賬,而那些沒有一絲一毫演技,只有光環的人,自然也就慢慢成了觀眾口中的爛片之王,而他的粉絲們也就成了馮導口中的“垃圾觀眾”。

這種情況下,就有了循環效應,畢竟這部分市場需求在那里,投資人也不傻,有錢不掙么?


最后,我想附上馮導在電影論壇中說的另一段還比較中肯的話。


“觀眾應該是導演的對手,在我看來,就是我怎么能夠征服你,用我最大的誠意把這件事情做好,我認為這是對觀眾的最大的一個尊重,所以,導演是不是別把觀眾當傻子看,把觀眾當成一個對手比較好。”

所以我說,誰也別把誰當傻子看,垃圾電影這事還是別把鍋都甩給觀眾了,互相尊重比啥都強,你們說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