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求職不能打無準備之戰,找工作之前,要先好好了解一下求職的各個知識點。找到工作后,有哪些重要手續需要辦理?
一. 就業推薦表
經過學校相關部門審核蓋章的用于畢業生就業的正式推薦材料,包含畢業生的基本信息,用于證明畢業生的就業資格、申請人事接收函、報考公務員,及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
注:每個畢業生只有一份,待填寫完整后可保留復印件。求職時盡量使用復印件,慎用原件。原件只在簽約落戶時使用。
二、就業協議書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的簡稱,又稱“三方協議”,一式三份,畢業生、用人單位和學校三方各持一份。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后簽署三方協議,學校據此為畢業生進行派遣。
注:三方協議最重要的作用是明確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三方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
三、就業報到證
原稱“派遣證”,全稱是《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報到證》,由教育部印刷,分上下兩聯 ,上聯交畢業生本人報到使用,下聯由學校裝入畢業生檔案,是畢業生轉移人事檔案關系和戶口關系的憑證。
注:簽訂三方協議后,學校向教育主管部門上報就業方案,審批通過后為學生辦理報到證,每年7、8月畢業生畢業前領取。報到證是人事關系接轉的依據,是辦理戶口、檔案的憑證。延期畢業,可等到畢業時再辦理相關手續。
四、檔案
指人事檔案,是個人經歷的記錄,也是人事管理和服務的依據。它與職稱評定、辦理各種人事手續、工齡計算、養老等都有關系。
注:如果沒有找到心儀的單位,可將檔案轉至生源地或經學校同意暫留學校,按照政策學校只代為保管二年。如超過二年未落實工作,學校會將檔案轉至生源所在地。
五、戶口
是辦理身份證、護照、簽證、公證、購房保險、結婚、生育等事宜的必備材料,直接關系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注:入學時戶口遷到學校的畢業生,如果畢業時不主動前出到目的地,學校一般會將戶口打回戶籍。遷移時,由學校公安派出所開具戶口遷移證,畢業時再注明的有效期內,帶上戶口遷移證和報到證,到戶口遷移證上的地址辦理落戶手續。入學時戶口未遷到學校的畢業生,按照工作所在地戶籍管理要求到原籍所屬公安機關辦理戶口遷移手續。
六、派遣
用人單位接收畢業生戶口檔案關系并簽署就業協議書,學校再學生畢業時直接將畢業生的戶口和檔案轉至用人單位的一種形式,即“一次性就業“。
注:派遣與“簽就業協議”的就業形式相對應,即對簽署就業協議書的畢業生采用派遣方式。畢業時發放報到證和戶口遷移證,將戶口和檔案轉至用人單位。
七、二分
又叫“二次派遣”,是指畢業生畢業時仍未落實工作單位,或落實的工作單位不接收戶口和檔案,同時也無國內升學等其他去向,學校將其派遣回生源省區,由生源省區的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負責再省內為其辦理推薦、派遣等與就業相關的工作。
注:“二分”與簽勞動合同、開具用人單位證明、自主創業、自由職業等就業形式相對應,畢業時報到證、戶口遷移證中的單位名稱為生源地就業主管部門。
八、人事代理
是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交流機構,接受用人單位或個人的委托,為其提供系列的人事管理服務,負責保管人事關系檔案、考評技術職務、調整檔案工資、核定工齡、接轉黨團組織關系等。
注:繼續考研、出國、自由職業和靈活就業的畢業生,或者未就業而打算繼續就業的畢業生,最好在生源地采用人事代理的方法來保管戶口和檔案。
九、了解一些求職時的名詞
生源地:指考生的來源地。生源地的填寫需明確至地級市一級,如重慶市渝中區,河南省焦作市等。
培養方式:培養方式有統招、定向、委培、自費等。畢業生應根據國家政策規定,嚴格按照原培養方式就業。
學制:學生的學制是由招生時確定的,不能根據自己的實際修業年限進行增減。
專業:學生的專業是由招生時確定的,專業名稱不等同于專業方向,須嚴格按照教務部門的要求確認填報各種表格。
十、應屆生就業流程
1.就業協議書(與單位簽訂《就業協議書》又三方)
2.報到證(須攜帶報到證去單位報到,完成檔案轉移手續)
3.簽訂勞動合同(如果需要遷戶口,報到時需拿《戶口遷移證》)
4.暫緩就業(未找到工作或延遲就業可申請暫緩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