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時間,在山西游玩兒的路上讀了《周鴻祎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全書整體來看很像是周鴻祎的各種口述集合,里邊的很多觀點,都是重復或者類似的,作者不斷用360公司作為例子,有背書的嫌疑。但是整體來看,周總的產品觀我還是極為認同的。所以,也整理了一些讀書筆記,作為收藏。
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的核心是產品,本質是通過產品為用戶創造價值,進而帶來商業價值。
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廣告,一種是增值服務
廣告:羊毛出在豬身上,即第三方補貼
增值服務:互聯網上每個人都要的那是基礎服務,只有少部分人需要的才是增值服務,這部分服務一定要收費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商業模式包括:產品模式、用戶模式、推廣模式、收入模式
- 產品模式:你提供的產品是什么?能為用戶創造什么樣的價值?你的產品解決了哪一類用戶的什么問題?你能不能把貴的產品變成便宜的,甚至是免費的?能不能把復雜的變成簡單的?
- 用戶模式:找到隊產品需求最強烈的目標用戶
- 推廣模式:真正的推廣模式是要根據你的用戶群和產品,去設計相應的推廣方法。判斷是不是真正的推廣,最簡單的標準時把推廣資源一撤,不再砸錢,看產品的用戶量是不是往下掉。如果用戶量一下子掉下來,說明產品肯定存在問題
- 收入模式:在一個公司里的收入模式是不斷調整的
關于賺錢(收入模式)
互聯網上的贏利模式:
- 利用互聯網賣東西,如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O2O等
- 依靠廣告收入,例如Google
- 以網游為代表的增值服務,例如網游中的收費道具和周邊
無論你的想法高明與否,我認為都不如用戶的選擇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都不如先把它簡單地作出一點點,拿到市場上做實驗:一旦對了,你馬上能看到增長,并能迅速跟進;一旦不對,你調整的成本也很低
硅谷創業者:
- 與眾不同的精神,很注重跟別人不一樣;
- 產品經理精神,聚焦在產品上;3. 顛覆精神,干掉大公司。
建設一支優秀的團隊:
- 不能以發財為目標,一定要有某種程度的理想主義情懷
- 財散人聚,要有激勵機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 解決新老交替的問題,留一部分利益給未來
好的決策者應該把公司當成自己的產品,在公司這個產品上去創新、去調整架構,加快信息的流動,加快決策的速度,在公司里培養出真正更多的小CEO,培養更多的產品和業務負責人
如何在這樣的時代給員工創造更好的土壤,讓大家真的做到創新,敢想,不會被一些定式所束縛,怎樣讓大家能夠學會更好地去做有體驗的產品,怎樣讓大家能夠貼近用戶,這是調整組織架構的首要考量
創新
創新有三種形式:
- 發明:從來沒有過的一種技術
- 商業創新:把貴的做成便宜的,把收費的做成免費的
- 體驗創新:把復雜的東西變的簡單,把難受的東西變的愉悅
后面兩種創新,是符合人性的,是很可能形成顛覆性的創新
你的產品是什么?解決用戶什么問題?他們為什么要用你的產品?
微創新的概念:
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做解決用戶問題、讓用戶可感知的創新。哪怕是一個細微的改變,并沒有什么翻天覆地的技術含量,但只要解決了用戶的問題,提升了用戶的體驗,也是了不起的創新。
兩個維度:
- 貼近用戶心理,關注用戶需求;
- 小步快跑,快速出擊不斷試錯。
顛覆、破壞
顛覆和破壞,是結果。是把某一項“微創新”做到極致、量變累積帶來的質變。
顛覆和破壞同樣又是“微創新”的出發點—— “微創新”的源頭,就是要解決用戶的問題,滿足人性!
創業公司的生存
- 要打“側翼戰”。選擇垂直方向,藍海領域。
- 要悶聲發大財。低調發展
- 針對競品的關鍵點打擊
- 重視口碑
- 不怕失敗
免費
通過免費的產品或服務,獲取海量用戶,然后再通過其他的增值服務,建立盈利模式。
趨勢
任何企業都可以找最強的競爭對手打,但有一個對手你是打不過的,那就是趨勢。
用戶體驗
滿足基本功能,超出用戶預期。
場景
聚焦用戶使用的場景,單點突破,滿足需求,用戶體驗才可能好
團隊
- 不能以發財為目標,一定要有某種程度的理想主義情懷。我在互聯網行業里干了十多年,從來沒有看到一個為了解決財務問題而湊在一起的團隊能夠最終走向成功的。
- 財散人聚,要有激勵機制,把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一起。
- 解決新老交替的問題,留一部分利益給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