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創業者都困惑,找合伙人比找伴侶還難。你要知道,幸福長久的婚姻都是伴隨矛盾和磕磕絆絆走過來的。很多個性強悍作風強勢的男性朋友,在家里被夫人治得服服貼貼。為什么?因為彼此互相包容,所謂床頭吵架床尾和。可是,我們對待合伙人,卻少了耐性,少了包容,少了理解。
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錯覺:希望他人捧著、夸著、扶著、幫著,希望他人用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溝通對話和交往,把面子、自尊看得很重。于是,聽不進去批評,受不了難聽話,忍不了委屈,永遠在自我的世界打轉。
事實上,我們無法改變他人的為人處世的方式,如果覺得合作能雙方互利共贏,那就選擇學會理解、接納和包容。
中國式眾籌說到底還是合伙做生意。俗話說:“生意好做,伙計難擱”。“選人足夠嚴,時間足夠長,籌錢足夠多。”從理論角度是沒有問題的,其實難就難在“嚴”的標準如何掌握。要找到200個與您價值觀相同且同頻的股東,不是件容易的事。現實操作中要“求大同,存小異”,不過于拘泥形式和過程,否則會“吹毛求疵”,在過分追求公平的同時,犧牲效率和效益。企業家們思考的著眼點是結果,中國式眾籌也不宜在過程中長久掙扎糾結,事物都是在矛盾和運動中不斷優化的。
沒有理想的中國式眾籌,只有解決問題的中國式眾籌。1898咖啡館可以復制它的模式,可復制不了它真正的精髓。就像《海底撈您永遠學不會》。
通往成功的路,就是不斷在修路。中國式眾籌也不例外。作為架構師,對項目方可能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理解。對于中國式眾籌這種新型模式,需要時間去認知與消化。
而一個項目要成功,股東(合伙人)之間也務必有包容心態和共贏思維。這非常關鍵。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不是力求所有人都能達成共識,而是在妥協中求平衡。國與國之間亦如此。
墨子在《商之道》中說:“我有利,客無利,則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則客不久;客有利,我無利,皮之不存,毛將安附?客我利相當,則客久存,我則久利!然雙贏!”
成大事,不糾結。
要突破自己,才能突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