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是一個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我發現很多孩子在計算的時候比較順利,一旦遇到有文字的題目時,頓時卡了,究其原因,理解能力欠缺。
? ? ?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逐漸發現:閱讀是一切學科的根。在日常的教學中,我逐步開展閱讀教學。有的老師就問:你是數學老師,怎么還給孩子講故事?讀書呢?有時還開展閱讀比賽等活動呢?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是笑笑,說,我喜歡倒騰這些事,其實不然。
? ? ? ?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親近母語項目,讓我對閱讀更加的有了期待。
? ? ? 今天,我認真聆聽了孔老師的日有所誦網絡教研,感悟頗多。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實際,我來談談:
? ? ? 1、行動是一切思想的落腳點。不管是一般的教研,還是各式各樣的培訓,作為老師經歷很多,每次培訓或多或少都會有感悟,但很少有老師能夠把它落實到行動當中去,不能夠與自己的教學結合起來,那么,這樣的培訓不聽也罷。
? ? ? 2、潤物細無聲才是最高境界。有的人喜歡大刀闊斧的改革,而有的人喜歡小橋流水的浪漫。不管是誦讀課還是閱讀課,他們面對的群體有所側重,但目的是一樣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閱讀也是一樣,急不得。所有的拔苗助長式教學方法,雖然可能取得一時的效果,但長久不了。讀書,貴在堅持。在潛移默化中,把孩子帶進了詩歌的場景。在聆聽孔老師的低段教學設計中,我就發現孔老師把握了孩子的特點,比如:渡河復渡河,看花復看花。孔老師就讓孩子說自己眼中看到的花,讓孩子去說,你說一句他說一句,不知不覺中就把孩子引入到作者的詩歌中去了。
? ? ? ? 3、重復是一切學習的重要方式。我作為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對這點體會很深。初入學,孩子們什么都不懂,習慣的養成尤為重要。同時,重復也符合知識的遺忘規律。
? ? ? 日有所誦,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我們需要堅持讓孩子們朗讀。不僅僅是學習,更多的是方法和習慣的獲得。學生如此,老師亦是如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