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本書作者讓-雅克·盧梭 (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杰出的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是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其中愛彌兒是一本以愛彌兒為教育對象的教育小說。
? ? ? ? ?雖然是一本以小說為題材的,但是通過他對愛彌兒為對象的教育,從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征和發展規律出發,分別闡述了,從在家庭,學校,社會上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和如何做到三者相互統一。同時也包含了相應的教育原則和內容。
? ? ? ? 在每個階段,從嬰兒時期,幼兒時期,少年時期,成人時期,到愛彌兒結婚,都是提倡
? ? ? ? 主張讓兒童接受勞動、自由、平等、博愛的教育,讓孩子能夠進行自我支配。
? ? ? ? ?教育跟愛情一樣,也是個永恒的話題。一千個人就走一千種不同的方法,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個不同的方式,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的兩個人,受到的教育也是有很大差別的。我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很值得肯定的是以自然人為原則發展的教育,一定會讓孩子充分體會到童年的快樂。就比如你尊重孩子,而不是孩子有日記本,不給你看的時候,你還要去看,你覺著它是一個賦予你的權利,實際上根本就不是。
? ? ? ?《愛彌兒》著重強調自然教育的作用,即讓兒童的天性在家庭教育中得到最大發揮。而社會教育和對事物的認知是輔助家庭教育。
"我唯一要教會他們的技能就是:如何學會生活"
? ? ? ? ?這個好寬泛,而且生活的技能還有很多,我要是教孩子們的話,我應該教他們如何思考更重要。當然,我還說過我對他們的唯一要求就是做好自己。自由探索,發展。他們是獨一無二的,無可替代。
? ? ? ? 在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應該懷有惴惴不安如履薄冰的心態。因為我們的每一步都可能是邁向更好或者更壞的方向,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反思自己,不斷糾正自己的方向。
? ? ? ? "生命的意義不取決于它的長度,而取決于我們能從中獲得多少感受",生命本身沒有意義,意義是我們活出來的。所以生命的意義,只有由我們自己創造出來,才會有價值。那我們從小就要讓孩子知道這些帶來快樂的感受,讓他們自由發展。
? ? ? ?我們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最終他們會以什么樣的面貌來回饋我們?
? ? ? ? ? 我們愛孩子,得到的將會是一個有愛心的人。我們傾注以耐心,我們得到的終會是一個有度量的人。如果我們以仇恨相贈,得到的畢竟是一個面目可憎的人。
? ? ? ? ? 要讓孩子適當地受點苦,讓他們大膽地去嘗試,錯了又有什么關系。雖然我們知道他們做一件事是錯的,仍然要讓他們去做,讓他們嘗試一下失敗的滋味,或許他們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失敗,但是這對他們是極有幫助的,因為他們或許能從中總結出屬于自己的經驗教訓,小孩子是最善于思考的。雖然他們的行動笨拙,但是他們的思考未必笨拙。
? ? ? ?"感覺和經驗是孩子真正的也是唯一的老師",所以大膽讓他們去做吧,把他們放到大自然中,放到生活中,讓他們自己去追求認為有意思的事。
? ? ? ?我認為孩子一直掌管著自己的意識的,雖然有時候是無意識的掌管。只是孩子們還沒有發現自身發現規律。
? ? ? ? 這是一本教育經典書籍,很適合教師和家長閱讀。書中的內容可以幫你理解在孩子每個階段會的發展規律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