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或溫暖,或哀傷;每篇文章背后都有一束心情,或放松,或低沉;每一種光鮮美麗的背后都有一份不為人知的付出,或堅忍,或苦澀。
身邊有很多生活美滿的女子。于是總有人艷羨:她怎么那么幸福啊,一定是吃著蜜長大的吧。
也有一些事業有成的女子。于是總有人嫉妒:她怎么那么牛逼啊,必定沒吃過什么苦頭吧。
還有少數顏值上乘的女子。于是總有人疑惑:她怎么那么漂亮啊,估計是天生麗質難自棄吧。
大家都自以為是地只看到她們人前的美麗,卻從不愿意去過問下別人背后的努力。
實際上,沒有一種成功是輕而易舉的,沒有一種福祉是唾手可得的,沒有一種美麗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需要付出多少艱辛,那些所擁有的才能夠看起來毫不費力。
01.看上去那么美滿
所有漫不經心般的美麗,背后都有一番苦心孤詣。
這一陣子,我與一位高中同學聯系增多,突然了解了她身上太多我不知道的事。
在我眼里,珺珺姑娘就是一個嬌生慣養的千金大小姐。我覺得她的人生一定是順風順水,轟轟烈烈吧。
然而,在上周一次飯局上,我重新認識了珺珺。她把她埋藏多年的陳年老事拿出來與人分享了。
記得高中時期,珺珺穿得好,吃得好,用得好,英語成績也特別好,根本就是個美麗無憂的小女孩。最重要是,她還談了一場可歌可泣的戀愛,讓我們都好生羨慕(雖然以分手告終)。
誰知,進入大學時代,珺珺的生活攪起了波瀾。陪伴她的并不是淘寶、談戀愛、泡圖書館之類,而是做不完的家教,干不完的兼職,跑不停的長途。
她說,大二那年,她的父親生了一場重病。她想起家中突然失去經濟來源,想起母親一個人里里外外撐得好累,想起要給未滿十歲的弟弟買玩具,她覺得自己必須出來賺錢減輕家里負擔了。
每天晚上,她都會去校外的那家小餐館兼工。收銀,端盤子,搞衛生…她一個從未干過家務活的妹子,在這油鹽氣味里穿來穿去,服侍別人,我不知道她用了多大的勇氣來學會應付這些費力的活兒。但是每月拿到工資的那一刻,她心里是滿足的,手指劃破流血,汗水濕透衣襟,以及腰酸背痛受累,都是值得的。
每個周末,她都要奔波在城市的各個方向。上午坐兩個小時的中巴去城郊一所培訓學校上英語課,飯都沒吃上一口熱的,下午又得趕回市中心給家教的孩子輔導。本該清閑的周末,珺珺成了個大忙人,要么在上課,要么在去上課的路上。我聽了都忍不住佩服她的韌勁。想起那時我做家教總是半途而廢,便覺慚愧不已。
每個月底,她都會踏上火車回家一次。給父親買些補品,給弟弟帶回一堆玩具,幫母親做做家務,返校時她不忘跟母親說一聲:我在外很好,能自己賺生活費了,您照顧好爸和弟就好了。但是她的家人可能永遠不知道寶貝女兒是多么辛苦的賺到那些生活費的。
其實,珺珺的家境,就算父親病了也完全不至于讓她這么努力到處打工。只是她覺得父母老來得子也不易,她既然有能力,就得盡其所力去為家里分擔點什么。
如果不是這樣的經歷,她都不知道自己還可以這么強大,把“吃苦”當“作樂”。這種韌勁和態度也伴隨著她以后的工作,情感,和生活。
畢業后,珺珺的父親身體康復回到了崗位上,她自己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街道青年干部,最重要的是她遇到了愛她疼她的好老公,也有了乖巧伶俐的女兒。她生活那么美滿,沒人看得出她也是在風浪里打磨過的姑娘。
但珺珺就是這樣一個樂觀、溫暖的人,她只會把歡樂美好的一面呈現給旁人,自己吃過的苦,和受過的累,就放在心頭收著,留著,存著。
生命中的某些東西,總是在成為往事后,才會顯的彌足珍貴。不是嗎?
02.看上去那么優雅
那種看上去一直美麗、快樂、優雅,仿佛生活得毫不費力的人,背后都是十二分的克制和隱忍。
長沙韶山路南,有一家不打烊的24小時書店。那里面,承載著一個35歲女人的簡單夢想。
從書店的籌備到宣傳再到運營,都是她一手策劃。特立獨行的作風,時尚多元的穿著,犀利入骨的筆鋒,毫不造作的為人,構成了優雅、高冷、美艷的X總監。
如果不是早就認識了她,誰又能想到她的美麗背后,是有過怎樣的辛酸苦楚呢?
她是我回長沙工作的第一個上司,那會她還是“X主編”,我們一起做著一本沒啥名氣的地產雜志。
那時,她總是抽著一根香煙,我本看不慣抽煙的女人。但是她抽煙,讓我覺得很自然,很是美麗,甚至有點兒銷魂。然而,她嘴角吐出的煙圈,似乎又寫著一個故事,訴著一些無奈,繞著一圈一圈的牽掛。
后來我聽她講述了自己的家事,以無關痛癢的語氣和風輕云淡的表情。
那時那年。她與丈夫分居兩地一個人生活在這座城市,一個人挺著大肚照顧自己兼顧工作,孩子出生后不久,她立馬又回到辦公室與一大堆稿子作伴,千般不舍地把孩子放在親戚家寄養,這下變成了與丈夫、兒子分居三地,一年難聚三兩回。
有一次回去看兒子,兩歲半的兒子竟然快不認識她了,甚至喊帶他的親戚阿姨做“媽媽”。她突然意識到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然而她又能怎么辦呢,公婆早就不在世,父母年事已高,老公漂泊在外,她一個人不可能上著班還帶個孩子啊。
她希望時光快點走,希望自己掙多點錢,等孩子再長大點、經濟寬裕點,就可以接回長沙一起生活了。
說來也怪,她與那么多地產大亨熟識,有那么多比這高幾倍薪水的公司挖她,她都無感。當我們都東奔西走之時,她依然堅守在那個工作室,當一個小小的主編。她說那里需要她,是一種責任感把她留下了。
她喜歡在開會的時候抽一支煙,神情自若,目光迷離,思路卻好清晰、好縝密。
她喜歡在文章寫到一半的時候抽一支煙,眉頭皺起,手指蠕動,靈感大概就此來襲。
她喜歡在接完丈夫電話后抽一支煙,面容凝重,起身來回走動,此時的她或許是最需要煙的時候。她也會偶爾抱怨丈夫的能力,也會偶爾想過徹底分離,也會思念孩子到淚眼朦朧……
她的香煙,和她的思念,伴隨她度過了雜志社的每一天,每一年。
后來,直到雜志社倒閉,她終于舍得跳槽,去了一個大型城市綜合體做甲方策劃,負責整個項目,主打24小時書店的策劃事宜。經過兩年的苦心耕耘,書店運作大獲成功,為這座城市點亮了一盞不滅的燈。她也因此晉升為策劃總監。
去年,我專程找到那家書店,進去看了看,確實很有格調,很有文藝范。我能感受到一書一架,都留有她的溫度和情懷。翻開一本張德芬的《重遇未知的自己》,我琢磨著,或許就是在這,她最終遇到了新的自己。
我看到她在這把日子過成了詩,看到她在這精心策劃著書店的一場又一場文化活動,我看到她在這與老公、孩子終于相聚生活在一起。
只是不知道,她還抽著煙嗎?她還會跟身旁的人訴說起那些女人心事嗎?
時光最好,歲月長流。美麗背后,濃濃淡淡的苦澀,雖清晰如昨,卻也清亮迷人,照見了自己想要走的路。
03.看上去那么漂亮
人們只看到了蝴蝶的美麗,但卻忽略了,破繭成蝶背后的辛酸。
自打我寫文以來,陸續關注了一些跟我一樣的草根公眾號,其中有一個姑娘我印象特別深刻。
她叫安然,是一個中文系大四學生,學習之余創建了個人公眾號,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人生體會。
這個姑娘,有顏又有才,還有帥氣的男朋友,馬上就要進入令人艷羨的大公司做企劃了。在她身邊的同學看來,安然擁有的實在太多了,仿佛她現在的生活都是從天而降一般。
其實,她現在有多美,她的那些經歷就有多苦。
剛入大學,安然還是一個130多斤的土肥圓。天天買買買,吃吃吃,灰頭土臉,不諳世事。高中時的男友就在這個時候離開了她。
失戀后,她曾傷心一陣,茶飯不思,茫然無措。然而令她開心的是,瘦了幾斤。她突然覺得,她可以變得更好,不為別人,就為自己。她走上了減肥的道路。
她開始也走過彎路,拼命節食,結果惡性循環,內分泌紊亂,身體虛弱。后來她就不急功近利了,嘗試改變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逼自己戒掉了零食,逼自己辦了健身卡,逼自己每晚去田徑場跑幾圈……
靠著自己想要變好的決心堅持著,堅持著,突然某一天上稱,就瘦了,105斤。她站在更衣鏡前,有點不敢相信那就是她自己。
這可不夠啊,她還要變美呢。從發型到皮膚再到打扮,她都在努力蛻變著。
她試著梳了中分,把頭發著上淺咖色,有時燙個大梨花;開始學著畫個眉毛,抹個隔離,涂點唇膏,美白、補水、去角質;花掉上千元買件大衣,穿上裙子黑絲,踩著高跟鞋,一個氣質女生活脫脫地跳出來了。
除了外在,內修功課她也做得妥妥的。她從大二開始,就到處做兼職,給小朋友補習作文,給自媒體做微信運營,擺地攤,開網店,發傳單,大夏天頂著烈日只為拿50塊工資……
就像她說的,健身要錢,護膚要錢,逛街要錢,旅行要錢,孝敬父母也要錢,她必須獨立、自強、奮斗,這才有底氣為自己的優質生活買單啊。
如果她像同齡的孩子一樣,靠著家里每個月打點生活費根本不可能有閑錢去愛美、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更別提旅游,讀書,愛好什么的了。
是呀。對安然來說,大學四年,變美這件事,苦澀也甜蜜,艱難并快樂。
她的身材由130多的圓冬瓜變成100斤的大長腿,她的臉比以前白了兩個色度,她的韓范兒穿衣風被同學們夸來贊去。不知不覺中,她收獲了“女神”的美稱。
同時,在變美的過程中,她也學會了堅持和耐心,學會了如何在最糟糕的時候沖破黑暗遇見光芒,學會了用一顆向上的心去面對生活,做到平淡中的錦上添花。
有時候,你看到別人貌美絕俗,其實那只是她用日積月累的努力磨礪而成的模樣;你看到別人萬丈光芒,其實那只是她用勤勤懇懇的付出堆砌而成的磁場力。
Ending
一個人的美麗,并不在容顏,
而是所有經歷過的往事。
在心中留下傷痕又褪去,
令人堅強而安謐。
你看她美好,優雅,還金光閃閃,
這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饋贈啊,
而是一種閱歷,一種打磨,一種沉淀。
時光啊,總會讓一顆不安的靈魂,
變得越來越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