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參加了由Frank舉辦的一次線上微課,分享嘉賓是蕭秋水老師,秋水老師是著名的知識管理以及新媒體運營專家,同時也是一位作家和自由職業者。在此之前我看過她的那本《用所有的存在與世界相會》。當時應該是被書中這句“與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與現實妥協而不忘突破”所吸引。昨天晚上秋水老師分享的題目是:網絡時代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品牌這個詞我們大概聽得最多的是在服裝百貨、連鎖零售以及制造業這些行業中?;ヂ摼W以及各種社交媒體平臺的出現,開始衍生出了個人品牌。每個人都可以用這些社交媒體平臺去展示自己、表達自己。昨天聽完分享課,我覺得如今在網絡時代我們說的要打造個人品牌,其實通俗的講就是:這輩子,你想過成什么樣?
真正嚴肅認真的考慮這個問題時,我是在去年開始的。因為在畢業前兩年我還處于謀求生存的階段,根本沒有心思和精力去考慮。說的直白點就是我覺得自己還沒有任何可利用的價值。
這個社會是一個價值平等交換的時代,這個道理在進入職場幾年后會越發感同身受的。
一般進入職場三到五年之后,大多數人都會遇到職業瓶頸。對目前的工作感覺沒意思,但又對自己想要什么樣的工作還不是很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去反觀自己一路走來的路,然后思考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這輩子,我想過成什么樣?我到底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而我目前又能做什么?因為此時的你已經沒有太多的試錯機會,所以往后的每一步都很關鍵。
我就是在這樣的邏輯梳理下,開始考慮:這輩子,我想過成什么樣?
其實我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人。但是我覺得不能因為知足常樂就失去對生活更高的追求??!尤其我還是個好強又追求完美的人。
所以我開始轉變了自己的想法。如果生活和工作的環境相對封閉,那就要自己想辦法去打破這個封閉圈。
成年人的世界殘酷就殘酷在你要開始學會去承擔。無論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你都要去承擔自己選擇的一切后果。要開始擺脫一切的外力去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當考慮到這些問題之后,生活必定沒有了以前的那般灑脫。
可這些都不能作為理所當然的借口。
網絡世界雖然魚龍混雜,可它畢竟為生活提供了一條便捷的通道。讓你更加容易的能看到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真的有人成了你想成為的那種很厲害的人。
和那些優秀的人成為朋友后,你會發現他們都是那種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過什么生活的人,然后按照自己的規劃和目標去一步步實施。
而我越來越發現,當目標可量化后更容易實現。我之前每次給自己做計劃時,都寫的很籠統,比如要看書,要學英語,要提高個人技能等等。后來在實施后我就發現,基本都難以實現,因為都太模糊,不夠清晰量化。
后來發現問題之后,我就把目標開始量化了,比如今天要完成一篇英語閱讀,要寫一篇稿子,學習一項具體的技能,比如表格的制作等等。
說這些是因為我發現,這些瑣碎細小的改變和決定真的影響著日后的生活。甚至會影響你看待事物的想法和格局。
人的這一生有很多無法擺脫的宿命,比如你會遇到什么樣的朋友,你會找到什么樣的另一半,你會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等等。這些都是活在世俗中無法去擺脫和改變的。
既然無法擺脫,就只能盡力在這個過程中保有自我了。你想保有什么樣的自我就意味著你想過什么樣的生活。
而我這輩子想成為“與世俗和解而保持自我,與現實妥協而不忘突破”的這樣一個自我。
有的時候別人的生活可能和你沒什么關系,但至少讓你知道有人能做到你曾幻想過的一切,這樣你才不會給自己找借口。
這輩子,你想過成什么樣,除了自己能決定,沒有人能幫你完成這個使命??赡転榇宋覀円冻鰺o法想象的辛苦,也可能會一直都奔波下去,無論如何,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并愿意承擔后果,那就不會辜負了自己。
就像劉若英在《繼續給十五歲的自己》里面唱的:
我們繼續走下去,繼續往前進
看這條路肯讓我們走到哪里
我們想去的地方,一定也有人很想去
我們都不要放棄,都別說灰心
永遠聽從刻在心中那些聲音
而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