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
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儽儽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眾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唯諾與呵斥,相差多遠?
美好和丑陋,相差多少?
為人們所怕的,也應該有所怕。
其中的道理,渺遠而沒有盡頭。
眾人熙熙攘攘,興高采烈,
如同享受盛宴,如同登上高臺賞春,
而我卻獨自寧靜淡泊,無動于衷,沒有一絲尋歡作樂的念頭。
像嬰兒還不會發出嘻笑聲。
倦怠閑散的樣子,好像浪子不知歸家。
眾人都富足有余,而我卻孑然清貧。
我的心真是愚鈍啊!
眾人都光彩炫目,唯獨我暗淡無光。
眾人都精明嚴肅,唯獨我昏沉糊涂。
寧靜時深沉如大海,行動時飄逸不止。
眾人都有所作為,唯獨我愚頑而笨拙。
唯獨我與眾不同——我重本性,以“道”自守。
注釋
[1]唯之與阿:唯諾和呵斥。
[2]荒兮:渺遠而不可測的樣子。
[3]未央:未盡,沒有盡頭。
[4]熙熙:熙,和樂,用以形容縱情奔欲、興高采烈的情狀。
[5]太牢:古代人把準備宴席用的牛、羊、豬事先放在牢里養著,這里指盛宴。
[6]未兆:沒有征兆,沒跡象,形容無動于衷。
[7]孩:同“咳”,指嬰兒的笑聲。
[8]儽儽兮:疲倦閑散的樣子。
[9]遺:不足的意思。
[10]昏昏:愚鈍暗昧的樣子。
[11]察察:嚴厲苛刻的樣子。
[12]悶悶:沉悶不語的樣子。
[13]有以:有用,有為,有本領。
[14]母:比喻萬物根源的“道”,道是萬物之母。
老子洞察世間萬物,看淡名利富貴,所以他甘處人下,不與世人爭名奪利,而是保持本性,執道而行,淡泊無為。這種獨異于人,眾人皆醉我獨醒,絕不與人同流合污的生活姿態,是老子思想的精華,也是他心目中理想的生活方式。
世人都把美丑好壞善惡等事物看成對立的兩極,都好高騖遠,爭名奪利。而在老子的眼里,所謂的對立只是一瞬間的相互轉化,是一念之間形成的差別而已,并無本質的區別。所以他從不去對立地看待這些對立面,始終不去追逐人們爭相追逐的東西。所以他保持本性,順其自然,順道而行,讓生命處于一種豐富寧靜、自然無為、自在悠閑的狀態。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一路昂首挺胸、高歌奮進、志在必得的姿態并不可取,相反,低調謙卑,甘于寂寞,隱藏鋒芒,潛居抱道,待時而動,才更容易獲得成功。這也是韜光養晦、大智若愚的道理所在。
世人都追逐功名富貴,為此汲汲以求,勞碌一生,最終往往得不償失——失去了自我本性,失去了生命的自由和快樂。而那些追求內在豐富的人,淡泊名利,知足知止,因此能享受到更多清福,獲得更多的自在與幸福。
在社會洪流中,個人也許如流沙,不能自主,只能隨波逐流,但至少應該做到保持一份清醒和獨立,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這樣才能不至于失去自我,空被時代裹挾。否則,生命真是如同螻蟻,如行尸走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