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溝、小長城、游泳池

北山、南山、西溝、東溝,這些地名是我童年成長的90%所在全部玩耍地域名了。我所生活的地方基本就是圍繞著“東風輪胎廠”這個中心地帶進行的劃分區域,而其中的東溝,應該是我記憶里所有活動和事件最少的一個地方了,在這里印象較深刻的就數小長城、游泳池和爺爺的墓碑了,爺爺的墳墓因為自埋葬在東溝的山頭上后,每年經常就會去哪里祭拜燒紙,印象自然不在話下;但就連三叔的第一個家在東溝,我都已經沒有什么太多印象了……

小長城作為一個迷你的長城,說實在,我挺佩服當年規劃、設計并修建的人,不管他是政府亦或是輪胎廠的領導提出來的,我覺得從整個輪胎廠的文化底蘊上來說,是起到了熏陶幾代人的作用。小長城作為輪胎廠的一個標志性建筑,修建在比較偏遠的東溝山區,她見證了輪胎廠的興衰,也默默無聞的迎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尤其是每年的春游活動,幾乎但凡在輪胎廠讀過書的同學,在學校的組織下,應該全部都去過這個人工景點,而且還不止一次的去過,甚至周邊的一些學校和其他組織都會來這里游玩。

借真長城撐一下門面

記憶里的小長城,每逢到了春天,都會異常的熱鬧,學校甚至會組織一至六年級的同學,都來這里進行春游的“規定動作”,現在已經不太清楚,這個傳統的活動還在持續沒有。而每逢到了老師通知下周要去小長城春游,我都會不由自主的興奮一整個星期,小孩子嘛,玩的天性……

其實挺遺憾的有件事就是,雖然小長城有個小字,但我仍然在印象中,從來就沒有把她走通過,每次都是從同一個點開頭,走到半途就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走完,甚至都還沒有看到小長城的盡頭是什么樣子,有機會,一定要重回故地,徹徹底底的把她轉個遍。

白色小長城宛如一條小白龍,蜿蜿蜒蜒的環繞在東溝的山區中間,時而騰起,時而下墜,遇到有霧氣較大的天氣,遠處看去仿佛就是一條銀色的長龍,飛舞在群山之中。其實很敬佩當年修建長城的師傅們,雖然到目前還沒有登上過北京的真正八達嶺長城,但從電視和書本上長城的照片來看,小長城修建的樣貌一點不亞于真長城。

路徑的表面是由一塊塊長條形的大方轉鋪設而成,側邊的護欄同樣是由薄一點的石板雕刻成圓形的花紋圖案,每隔2米左右的立柱側邊上,都雕刻著形狀各異的浮雕,這些工程量在當年就算有現代化的生產工具,對于在一座未開發的深山老林中修建起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腦海里關于小長城還有一個小片段記憶:不記得和誰一起在長城的某一處山坡上,挖了一個小坑,埋下了自己都已經記不得是什么東西的“寶藏”……

再一個印象較深的就是東溝的游泳池,這個游泳池在很小時候的記憶力,有兩個片段:第一個是去游泳池的路上,因為要穿過一條兩邊都有臨時搭建的小集市,各種不同顏色的帳篷和一個冰冷的防空洞成了其中一個模糊而揮之不去的記憶;還一個就是游泳池有一年舉行了一次晚會,其中有一個特別帥氣的中間大叔,在池子的邊上唱了一首《中國人》,至此以后,這首歌和這個模糊的人就定格在了這個記憶里。

后面其實對游泳池的記憶就全部是在里面游泳玩耍的片段了,當然,第一次游泳是父親帶著去的,那時候還從來沒有下水過,最多都是在外婆家的小溪里面捉泥鰍或螃蟹;等到父親把我教會后,記憶很深的就是經常跟著大哥和二哥去游泳,但印象也都比較模糊了:一個潛水游泳眼鏡、二塊錢游一次(一次可游一下午或是一晚上)、深水區老是不敢去、兒童游泳池只有膝蓋的水深。只有這幾個片段比較清晰了,其他的細節實在想不起來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