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個好玩的綜藝節目《我們相愛吧》,周冬雨展示了一本能回答任何問題的奇書讓余文樂驚嘆不已。這書叫《解答之書》(《The Book of Answers》),被譽為“2016年度最佳背鍋擔當”!號稱每一樁無傷大雅的煩惱,全都能在這里找到答案。你只需要集中精力想好一個問題,然后憑感覺打開一頁,答案就有了。比如:明天要帶新男友去媽媽家嗎?絕對不要;同桌知道我喜歡她很久了,我該主動點嗎?你現在必須行動;周冬雨會和我認真地交往嗎?NO。看來不少人都覺得得有什么秘籍或高人的指點,才能讓自己心安啊。也難怪這書是最佳背鍋擔當,反正是本書替你做決定,跟旁人無關!
有的人總說,我有選擇恐懼癥。什么東西一上升到“癥”的程度,就好像沒治了。比起其他難搞的癥,應對選擇恐懼癥還是有辦法的。首先要弄清楚你為何遲遲做不出選擇。我猜有兩種比較突出的癥狀:什么都想要和怕后悔。
1、什么都想要
有檔職場節目,有期是個學法律的清華女碩士來應聘,她是個學霸,沒有太多職場的實踐經驗。剛出場時讓在座的老板們眼前一亮,尤其是男老板。在幾番詢問過后,老板們非常認可她的能力和潛力,接下來問她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你對公司有什么要求嗎?”這時,就看美麗的女碩士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一方面說自己是個小學生,到公司就是來學習的,另一方面張口要了每月8000塊錢的工資,還期待公司能給解決戶口的問題。這些條件讓主持人和老板們覺得小姑娘還需再好好勸勸。但或許是之前已經被夸暈了,女碩士依然堅持自己,結果被滅了燈,同時也放棄了唯一一個給她留燈的企業,遺憾離場。
其實無論對誰,如果你想得到所有想要的,就不可能抓住目前真正需要的。尤其作為職場新人,要清楚一個工作不可能同時滿足你所有的價值觀,畢竟在生存期,還得考慮實際情況,你需要的是先有第一份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了,想要的才會來找你。
幾年前看過一部有關購物狂的喜劇電影,是講一個美麗的女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買,不惜凌晨去商場排隊,就為開門時第一時間沖進去搶某品牌的打折商品。她只是個普通職員,掙的并不多,卻花掉了大量的金錢,買回來的也不一定用。她很自責,不買吧后悔,買了就更后悔,還說服自己參加了什么克制購物欲望的團體,然并卵。購物欲望和自責的感受依然不斷膨脹,真是夠痛苦的。因此會選擇也是一種能力,是讓你省下時間和金錢,讓自己安心的一種能力。記住:自由=能力—欲望。
對于貪心的決策者,推薦“人生五樣”和決策平衡單兩個工具。怎么玩兒?
“人生五樣”是心理學家畢淑敏老師推薦的價值觀澄清工具。請你找一個安靜的環境,拿出一張白紙,一支筆,認真思考你這一生無論如何都不能舍棄的東西是什么,具體抽象的都可以,然后在紙上不分先后,只寫出五樣。寫好后,再試想,如果突然發生了一些變故,讓你不得不放棄兩樣,你會舍棄哪兩樣呢?為什么?請你把這兩樣徹底用筆把它快速劃掉直到看不見為止。這兩樣在你生命中就消失了。關注下心理狀態。接下來,又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你必須再割舍一個,你會選哪個?徹底把它劃掉。以此類推,直到逼自己只能留一個。做到最后,你的內心會波瀾起伏,五味雜陳,但最終留下的那個東西就是你目前真正想要的,是怎么樣都不能再舍棄的了。在整個生涯中,我們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需要不斷地澄清價值觀,學會舍棄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人生拐角處,只有懂得放棄才能看清方向,看見真正想要的。
如果你面臨的是兩個以上的具體選項時,不妨試試決策平衡單(見圖表)。就拿求職來說吧,在一張白紙的左側列出你在求職時所有會考慮的因素,然后給這些因素加個權重,就是在你心中的重要程度從1-5打個分。比如,我很看重收入這項,可以打個4分。打完分后,把目前的幾個職業選項橫向列在上面,然后把每個職業選項滿足每個考慮要素的程度從-5到+5來打分,比如精算師考下來巨難,可以打個-5分。把所有考慮因素的加權得分算出來,就是權重分和打分相乘。最后,把每個職業選項的加權得分縱向求和,得出總分。一比較,得分低的職業選項就可以不考慮了。剩下的如果是最容易糾結的二選一,可以用生涯人物訪談,了解真實工作世界的方法作出最后的選擇。
2、怕后悔
以前你總聽說努力是最重要的,最近你又聽說其實“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時,你就更懵了,生怕做錯了選擇,蹉跎了青春。我們的決定通常分三種:第一種,確定無疑的決定:所有的選擇及其結果都清楚明白。第二種,有一定風險的決定:每種選擇的后果不完全確定,但我們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可能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第三種,不確定的決定:對于各種選擇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幾乎完全不清楚。生活中的決定大多屬于第二種。大多數決定是有風險的,并且選擇就意味著排除了其它的可能。當我們面臨第三種決定時,最好先盡可能地去搜集一些信息,以便把它變成第二種決定。大多數決定都有預測的成分,都具有不確定性和風險。有人說:“沒必要后悔,每一個決定都是當時能做出的最好的選擇了。”就算是后悔,我們也可以找到后悔的價值。后悔說明我們覺察到自己決策出了問題,并反思從這次失敗中學到什么。
推薦SWOT和“3+3+3”公式兩個工具
SWOT是指自身優勢(Strengths)、自身劣勢(Weaknesses)、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外部威脅(Threats)四個維度,把這四個維度相關的因素都列出來,然后打組合,比如在面臨工作選項時,能發揮自身優勢(S),有資源(O)的工作是哪個?可以比較容易地看清自己和現實的關系。這個工具的好處是把外部的挑戰和風險考慮進來,更全面客觀地看待選項。
3+3+3公示,作為感性的你,想想這個決定做完三天后你會后悔嗎?三個月后你會后悔嗎?三年以后你會后悔嗎?結果能接受,不后悔,那就去做吧。
如果你為自己做了這么多功課,依然還是無法做出決定,那就去找個專業的生涯咨詢師,總有一款適合你。
最后總結一下:生涯發展就是一個選擇接著又一個選擇,不要懼怕選擇,我們就是在無數個選擇中不斷成長的。如果你是貪心型的決策者,試試“人生五樣”和“決策平衡單”,如果你是怕后悔型的,試試SWOT和3+3+3公式。如果你覺得自己可能兩種都是,可以打組合使用或找個專業的生涯咨詢師。
當然那些無傷大雅的決定可以交給《解答之書》, 讓它來背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