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剽悍晨讀分享的是《瞬變》,要想輕松改變行為,得從構建心理模型、行動步驟、改變技巧這三方面開始。
改變技巧中有一項:強化正向心態。我想借此來聊聊自己的想法。
我喜歡正向心態,凡事喜歡往好處想。我發現,做一件事,如果能從積極方面考慮,會令人心情愉快,斗志昂揚。
1.
兒子8歲,小學二年級。他平時考試都還不錯,當然,不可能次次考一百分。老公有些苛求完美,考了一百分,叮囑孩子別驕傲;沒有滿分,則抓著錯誤不放。
有一次卷子發下來了,孩子考了98分,他爸爸又一臉嚴肅:如果你認真點,這幾處就不會扣分,都是馬虎造成的。本來小孩考了第二名,老師都表揚過,正開心的等待家人夸獎, 結果喚來一通訓斥,他的小臉立馬跨了,垂頭喪氣。
第二天,學習起來沒那么用心了。我把他叫到房間詢問,他說,反正我考得再好,也沒有用,我還用心學什么?
這可不對勁,看來小小心靈受到打擊了。我把他抱在懷里,想想自己小時候也喜歡被夸獎被肯定,就柔聲勸兒子:怎么會沒用呢?媽媽覺得你很棒啊。全班那么多人,只有你能考到第二名,很厲害了!并向他伸出大拇指,他才高興了起來,我再接再勵:
你能做對那么多題,連這道最難的都做對了,附加題意滿分,只錯了2處,真的不容易哦!
他笑了,自己把卷子拿過來,指著錯誤說,媽媽,這些我也會,就是考試完沒檢查,要不,我得一百。
我笑著贊他:哇,自己能找到原因,不錯呀,看來,以后你會更認真,媽媽相信你以后考試肯定會好好檢查,考得越來越好。
他挺起小胸脯,自信的說,媽媽,我一定會仔細檢查,不馬虎!
瞧瞧,從正向心態出發,引導他自己發現錯誤自己愿意解決,比負面斥責要好的更多吧?
2.
成人也不例外。
九年前,母親患了直腸癌,幸虧是早期,手術很順利。她起初憂心忡忡,害怕是大病(她不知道是癌癥,只告訴她是長個小腫瘤)。
作為醫生,我面對不少此類患者,我語氣輕松,滿臉不在意(我告訴家人在她面前一定要表現輕松),告訴老媽:沒什么大問題呀,不就是你的肚子里面長了一個小瘤子嗎?現在把它早早的切掉了就好了,要不以后它變成壞的就麻煩了。現在做掉就放心吧。
媽媽滿腹的擔心慢慢消失了,還反過來勸我,是啊,以前你那個姑奶奶,她才得的是癌癥,吃不下喝不下,你看我又能吃又能喝,沒事的。
每天我們就是說說笑笑,一臉的輕松,媽媽也和我們開開心心的。
她本來就很樂觀,后來每年體檢都挺好,一直到現在,她整天笑呵呵的,和別人一塊唱歌,一塊扭秧歌呢。
積極的心態,讓媽媽跨過了生命中的一道坎。
3.
因為之前我見過負面心態造成的悲劇。
我在外科實習的那一年,有一次接診一位軍人患者,他剛剛30歲,剛被提提拔為干部,前程一片光明,突然在體檢中發現胃癌,大家都瞞著他。他住院時,經常風吹日曬的臉色黑中透紅,身體像鐵塔般的健壯,杠杠的軍人的氣質。他當時住院的時候還笑呵呵地說,哎呀,以前老是天天訓練,現在終于有機會休息一下啦,沒事,肚子疼,長了兩個小瘤子,把它割掉就沒問題啦。
領導都很重視他,直接把他送到廣州軍區總醫院做手術。手術做的相當順利,病檢回示:胃癌中期,考慮他年輕,而且身體素質不錯,如果術后配合的好,預后應該不錯。
本來一切順利,結果出院的當天出事了。出院的時候,實習的護士來送出院疾病診斷書,當時他的家人和下屬都忙著把行李送下去,病房只有他一個人,而且穿著軍裝。護士不認識,以為他是家屬,就把單子給了他,他還開玩笑說,哎喲,住了這么長時間院,我還不知道這是什么病呢?
結果一看胃癌兩個字,,一下子如雷轟頂,他馬上癱軟如泥,倒在地上,再也起不來。
本來出院后準備回部隊好好休養,這下回不去了,只能把他送到我們醫院內科,大家去看看,大吃一驚:僅僅十多天沒見,他已經憔悴如斯,關鍵是面如死灰!
當時我勸他,沒什么哇,你這個是中期,有些老人家都已經晚期了,人家都還活了好多年。
他也不看你,只是低頭喃喃自語:得了癌癥,還怎么能活。
誰的話他都聽不進去了。他不吃不喝,不到一周,他就去世了。
醫術再好,哪怕華佗再世,一個自己為自己判了死刑的人,你如何去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