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3月20號開始讀這本書的,今天是4月1號,未來簡史已經看完了!簡單談一下感覺。
1.選擇這本書是因為看過他的《人類簡史》,這本書也一樣,眼界開闊,視角獨特,時間和空間跨度很大,不局限具體的人事物,但也可以認同。
2.讀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作者的引導,整體書結構情緒明了,提供的也有思維導圖,結合著看可以加深記憶。但是文字太多,容易枯燥,有些章節可以快速跳過。
3.21世紀人類的新議題,人類世,人類的特質,科學與宗教,人文主義革命,這些章節很精彩,印象很深刻。
4.之前學歷史的時候就有過這樣的想法,我們現在的社會會不會有革命,會不會被推翻,會不會被新的主義或制度所取代,這本書中有答案。
5.在意義和力量之間,我該如何取舍,如何存在?現在我們所努力工作,掙錢,追求力量,終極目的是因為意義,而意義又是可以自我賦值的。
6.我是有兩個的,一個當下的我,關注我此時此刻的感受,情緒和體驗,一個是敘事的我,他知道我的過去,體驗著我的現在,并運算著我的未來。
7.在古代,獲取知識的公式是:知識=經文*邏輯;科學革命的知識公式是:知識=實證數據*數學;人文主義知識的公式是:知識=體驗*敏感性。不過是否相信,我們都在逐漸地看重體驗,我們面對自己內心的體驗,以最大的敏感性來觀察它。體現是一種主觀現象,有三個部分:知覺,情緒和想法;敏感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注意到自己的知覺,情緒和想法,二是允許這些知覺,情緒和想法影響自己。體現和敏感性會形成一個互相加強的無限循環,增加我們的知識。
8.人文主義會進行分裂,分為自由人文主義,社會人文主義和進化人文主義,兩次世界大戰就是三種人文主義互相影響的結果,以進化人文主義為代表的德國已經失敗,以自由人文主義和社會人文主義的較量還在繼續。目前是自由人文主義占上峰,中國信奉共產主義,而行動上更為務實,將有可能孕育出無窮希望的科技宗教,尚需一二十年才能站穩腳跟,但到目前為止尚未真正對自由人文主義提出替代方案。
9.新的宗教包括科技人文主義和數據主義,科技的進步會帶動政治和經濟體質的變更,人工智能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形成各種算法,一旦算法掌控世界,人類會失去平等,猶如加大的螞蟻。數據主義將人類的體驗視同數據模式,也就破壞了人的權威和意義來源。
?隨便寫的一點點此刻的感受,歡迎大家點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