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買東西總覺得差不多得了,壞了可以修,湊活也能用。找對象卻幻想著一蹴而就,我就這樣兒,就這脾氣,就這觀念,就這生活習慣,就得都依我,我爹媽慣的,憑什么改。仗著三分好感便作出十二分的傲慢與幼稚。容不得對方表達任何建議和不同,將珍貴的心意放肆消磨。最后還怪對方變心進而惡言相向。全不顧是誰一直在包容隱忍,在全心全意呵護這段關系。這是怎樣的惡意。
2.我習慣于不對人性和未知作樂觀估計。一定程度上甚至會做自己能想到的最壞的打算。也許可以算作是個清醒的悲觀主義者。但這并不會影響我堅定地前進,以及目標的實現。
我個人反倒覺得既然最壞也不過這般,風險在可承受范圍之內,我便會更加心無旁騖,持續行動。不論過程如何,能抓住的,可得到的都是饋贈。
倘若一開始就做了最樂觀的預設,哪怕結果只有一點點不如意,眼睛,大腦可能便被那一點點的不如意下了降頭,終日難以釋懷。現實更可能的是,離預設往往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到那時,無論是懷疑規則還是憤世嫉俗,遷怒他人,都顯得無比幼稚與丑陋。
3.雖然我沒有孩子,沒有結婚,甚至都沒有男朋友,我只是希望自己能把功課做到前面,在我的劃分里,有些稀松平常的東西至關重要。
說真的,很多時候,深入其中的人都并不知道他們為什么要與對方建立看起來如此親密的聯系。好奇心,責任心缺失,世俗的壓力,群體傾向(害怕孤獨,依附)和淹沒感等讓我們不由自主或半推半就,甚至推搡擁擠地胡拉亂拽,像極了大賣場打折淘貨一樣,甚至于還沒有看清對方的臉,就牽了手,喝了喜酒,有了孩子,爭吵,破裂,彼此消耗,又因沉默成本太大而沒有推倒重建的勇氣,就這樣喉嚨里卡著麥秸不愿吐出來,又咽不下去的膈應自己,進而把所有的不如意推卸歸咎于他人甚至于孩子身上,像無意識動物一樣叫囂,一張寫滿憤怒和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的臉,卻始終不愿意承認,來時路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選擇,怨不得他人。害了自己,更給還沒有篩選和抗擊能力的孩子以持久深遠的創傷,作惡不淺。
4.我能做的所有,只有過好自己的生活。(這也是我能和我媽化干戈為粗布的前提,)現在所做的也只是希望,倘若一天有幸會有孩子,那ta一定不是為了證明一段感情,或是大眾生活必需品,跟女人買包一樣,你一個,我一個。ta借助子宮來到這世界,是有自己的使命的,不是誰的負累和寄托。
我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更新,是希望倘若有一天我們相遇,我會有適度放任自流甚至于陪伴ta成長的能力。
所以我說很難準確去說一件事,是好是壞。一個人野蠻生長不受父母思想和世俗觀念的禁錮和局限,很多時候得到和失去是一樣多的,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并不由得你選擇。所以雖然路走的不那么平坦容易,但我也比同齡人思想更自由,沒那么多顧慮,有著清醒的自我認知,我稱之為自我意識。
5.在做選擇和決定的時候,我一定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我從來不想做個高尚無私的人,把自己的軟弱偽裝成對這個世界的偽善或對身邊人的“恩賜”。
一點點地剝離清晰這個世界和我之間的聯系,遵守一個原則,任何時候,自己都是第一位的,不為沒有的嫉妒,用自己的能力去拿想要的,得到后珍惜。
6.我希望可以給我孩子關于愛情最踏實的幻想。讓他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而不是因為失去或不曾見過,以至害怕擁有,畏懼退縮。 惡作劇之吻
7. “看不到自己”的時間。
8.我曾很認真地想過死亡這件事。
9.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不會怕,可以說。
10.希望你內心溫軟,與此同時,脊梁里有鋼板。
畢竟,一個只會溫和禮讓的人,是軟趴趴沒有力量的,鋒芒才是一個人的脊梁,你不必動不動就向人展示你的脊梁,但你必須有脊梁才能保護你和你愛的人。
11.于我而言,喜歡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一樣東西,一個人,一個觀點,一種理念或思維方式,你喜歡你的,我喜歡我的,若臭味相投(兩情相悅),自然是好。但也可以是你喜歡我,我喜歡ta,只需彼此尊重就好了。沒有非要完全契合的喜歡才有得相處,倘若有一點點與己不同(或不夠契合)就嗤之以鼻,惡語相加。
我也只能說,你本身就對自己眼里心上所懷抱的東西也沒幾分真誠和堅定,要不然干嘛還非要“綁架”別人來茍同自己以獲取認同感,甚至于沒有原則和思考分辨地擠入“大多數”以尋求淹沒感,進而“正義凜然”地否定批判“與己不同”。
(加一句看來的話,與人交往,在彼此尊重中,保持著和而不同。)
12.我曾告訴一個16,17的女孩,廁所是需要刷的,它是不會自己干凈的。我沒有替你做的義務。
很多事,不是不能。累,臟,費時間,不夠體面,沒有看得見的回報,所以沒有人做。比如打掃衛生,洗碗。投資回報率太低。所以就理所當然地交給特定的人做。可那才是每個人都應該去做的事啊
13.張柯說我成熟了,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是我想要的。我可以有能力做自己的主心骨,不至于再遇到事情,把自己深陷于情緒的漩渦。我很慶幸自己可以有自我處理的能力,雖說更愿有些能力沒有用武之地。但你先得有,才有資格說備而不用。
?14. ? “從我讀書開始,所有人都提醒我,我很特殊,可身為孤兒的我,特殊不是什么好事。小朋友容易對特殊,表現出一種無約束的殘忍。用拳頭和謾罵提醒我是誰。后來長大了,我也真的不能習慣人多熱鬧的場合。不能像其他人一樣,親密無間的嬉戲,往來。我會遠遠地躲開那些普通人,把我自己的特殊,當成一種病。……——安迪對奇點訴說。《歡樂頌》。—好喜歡奇點,溫柔地霸道,霸道地溫柔 ?奇點心態成熟,可他愿意擔當,安迪就能無所顧忌地讓他吃虧嗎?
15.每個人對有趣的定義不同,我個人無意你猜猜猜,欲迎還拒的扭捏把戲。你若把無味作有趣,就還是自己玩吧。
16.我們都無需為對方畫皮。你認為覺得的那個我,很可能與我無關。
17.褲衩和襪子也請買喜歡的吧。畢竟自己看呢。
18.何必去攀比開心有多大,比較別人眼中“值得”,嘴角不自覺的上揚,你確定自己真心歡喜,有難與人說的滿足呢。
? ? ? ? ? ? ? ? 就怕不夠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