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兩個孩子,一個兩歲,一個剛出生兩個月,你會備考留學嗎?備考過程中你又懷孕了,你還會繼續實施你的留學計劃嗎?
我們習慣的思維給出的答案無一例外是,“這怎么可能?!”吉田穗波醫生卻做到了,真的讓人驚嘆不已!
《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是好友贈予的一本書,讀之前我覺得吉田醫生絕對不是一般人。一個工作忙碌的婦產科醫生,有兩個小小孩,然后又懷上了第三個孩子,怎么可能在六個月的時間完成留學備考,最后居然還取得了哈佛大學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真是匪夷所思,心下認為這是個女超人!
讀完之后發現,正如吉田醫生在序言中所說:“這本書絕不是女超人的成功經驗談,而是反復摸索嘗試著,并且在得到的理解和協助之下,匍匐前行到今天的,我的坎坷不平之道。”吉田醫生通篇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她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女人。她把她求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怎樣解決的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寫了出來,她希望給到讀者的啟發是“穗波女士能做到,也許我也可以做到”這樣的想法。
以下幾點對我很有啟發。
全部同時進行,反而什么都能做到
如果因為“or”而苦惱的時候,不如嘗試著考慮“and”。
我們很多人都想學習,想上進,除了想要游刃有余的工作,還想要詩和遠方。很多時候因為感覺時間不夠,會糾結于怎么選擇,怎么舍棄。
吉田醫生說:當有人問“是A還是B”“是C還是D”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我們還是考慮有沒有不是“or”而是“and”的方法吧。不是考慮只先實現某一個,而是考慮能同時實現兩者的方法。
同時實現多個事情,乍一看也許覺得比較困難,但出乎意料的是,比起一個一個單獨去完成,往往正因為同時做了,才都完成了。
好友Sophia,一個四歲娃娃的媽媽,喜歡讀書、攝影、碼字,還特別想把英語學好。她寫作參加了兩個群,從偶爾寫到日更,自去年10月23日以來,已在簡書上發布文章165篇,計167177字。攝影參加了學習班,技術日臻成熟。英語報了外教一對一網絡課,每天起早讀英語、預習復習。
所以只要喜歡,不是選擇or,而是如吉田所說是and,可以齊頭并進!
好友婷,也是這樣的女子,懷二寶期間仍讀書寫文,生完寶寶42天,又開始筆耕不輟。前兩天又加入了英語打卡學習群,簡直就是穗波第二,滿滿的前行動力。
** 還沒去做時不要太多考慮,開始做了再考慮吧!
先邁出第一步,之后見機行事。**
我們做事前總是習慣了計劃,在計劃中就會考慮假設許多不利因素,所謂三思而后行,讓太多計劃停留在了永遠的計劃。
“不是因為事情困難,而讓我們不敢做;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事情才變得困難。(塞內加)”按照這句話并著手去做的話,往往會感到真是像這句話所說的一樣,“如果做就能完成”。
“There is not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enough to begin something.Anyway,let's begin it! (不要等做某事的信息足夠了才開始做,不管怎樣先開始!)”
因此,用力邁出第一步,真的就如同騎自行車,用力蹬下第一腳,后面就容易了。
要堅持做什么事情,真是需要“時間”、“地點”和“伙伴”啊。
非洲有諺語: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一群有共同愛好的小伙伴,是可以讓你堅持下去的動力源泉。這一點,我在寫文的過程中有深刻體會。從一開始文學社里一月一到兩篇,到參加一個寫作群,每周至少三篇,到挑戰21天日更,一路走來,我親身感受到,當你想放棄時,同行小伙伴的陪伴與鼓勵是多么的重要。
好友Sophia為了堅持英語學習,專門建立了一個學英語的小群,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每天學習打卡,相互鼓勵,結伴前行。
這本書可以說是針對善于找理由、容易縱容自己的我的對癥良藥。文字平實自然、親切友好,宛如好友分享自己的生活學習感受,不是雞血文,也不是雞湯文,卻讓我產生了“吉田醫生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吧!”這樣的想法,愿意去試試,而且我覺得我真的也可以做到。
于我而言,孩子中考在即是客觀現實,我個人所有的愛好與計劃以此為借口全盤停滯。看了這本書,我又有了動力。我相信照顧好家庭的同時,我可以享受自己的興趣,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價值。
昨天我也加入了Sophia的英語學習群,開始一直想學卻沒有行動的英語學習。
每晚陪伴孩子的時候,我可以讀書。
就像現在,孩子在我對面專心復習,我在碼字。
相信這樣的我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好榜樣。
《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這本書中有許多觸動人的金句,有很多有效可行的利用時間的好方法,是值得好好讀的一本書,每一個忙碌又不甘于現狀的人都可以讀一讀,相信會讓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