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誰,也不知什么時候,在何種情形下想到這樣一種方法把它烹飪出來。也不聽鄉(xiāng)里的老人們講起過有關(guān)它的更久遠(yuǎn)的故事。但我想它可能是哪位慈愛的母親送游子出家門時做來踐行的,也有可能是哪位好客的主人家為歡迎嘉客時做來招待的肴品。
但是我知道只要是漂流在外的鄉(xiāng)人回到家中第一個想吃的必定是哨子。外在的老鄉(xiāng),或是親朋相見也必會談起哨子,條件允許還可能會做上哨子,以懷念那久違的香味。每到逢年過節(jié),嫁娶婚宴,高中喬遷的餐桌上總也是少不了冒著熱氣的一大籠屜哨子。那騰起旋繞的熱氣仿佛也在傾聽席間歸來游子傾訴在外的辛酸,仿佛也在歡迎嘉賓,仿佛也在為鄉(xiāng)人的喜事致意起舞。
哨子是修水的特產(chǎn),也是修水人思念家鄉(xiāng)的產(chǎn)物。在過年過節(jié)或是各種喜事的日子里,我們家也會包哨子。哨子的選料很重要,它直接決定了哨子的口感與香味。首先,將芋頭洗凈蒸熟,等待的同時可先將肉餡調(diào)好,將油、鹽、醬油以及各種調(diào)料同蔥、姜、蒜、肉沫、油豆腐粒、香菇粒...等等食材混合攪拌,可按照自己的口味放不同的食材,將蒸熟的芋頭碾成泥狀,與面粉混合攪拌,之后的過程與和餃子皮的方法是一樣的,和好后將大面粉團分為小面粉團,大概半個乒乓球的大小。拿起面粉團,揉圓后在中間戳個洞,沿著洞口邊按邊旋轉(zhuǎn),使洞口變大,用肉餡把洞口填滿,再捏一個小尖兒出來。包好后放入籠屜,看著籠屜里冒出一縷縷熱氣,聽見籠屜下開口翻滾的聲音,靜靜地等,熟透的哨子晶瑩剔透,咬一口,口感Q彈韌道,軟糯津甜,十分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