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么還是點進來,還抱著一些期待?然而坦誠地告訴你這里并沒有答案。好了,你可以離開了。
什么?你居然還接著往下看?好吧,既然你不打算離開,那就請耐心些聽下去。
在回答一個問題前,我們先要定義清楚問題的概念,也就是雙方對被問的那件事情的認知必須要先同步到一個水平線。
舉個例子,“你閱讀速度快嗎?”你的回答是?“快”還是“不快”還是“不快也不慢”?
實際上這個問題包含兩個問題:
1.?閱讀什么水平的材料?
2. 快的標準是什么?
不同的閱讀材料,難易程度不同。比如一篇科學論文只有幾千字,卻需要1天,一份厚厚的雜志或者報紙也許10分鐘已足夠。
多快算快?一分鐘讀100個字?還是1分鐘讀1,000個字?
在沒有明確上述兩個問題的情況下,“你的閱讀速度快嗎”這種問題是無法回答的,一定要回答,只能是“看情況”或“不知道”。
這種例子生活中很多,再比如“你很能喝酒嗎?”“你很能吃辣嗎?”“你喜歡走路嗎?”等等。
這并不是雞蛋里挑骨頭,這是應有的認真仔細。
回到我們的題目“準確預測股價”上,這個問題有問題嗎?有,同樣有以下兩個方面。
1. 準確的標準沒有說。
2. 預測的主體是誰?
有句話說真相無法知曉,唯可不斷接近。預測結果與實際差距1毛錢算不算準確?差距1塊呢?10塊呢?100塊呢?
由誰來預測是另一個問題,A如果在這個領域具有更高的認知水平,則相對于B來說,A的準確率將更高。
在一個相對透明,機制健全的市場中,價格更反映價值。股價是企業(yè)自身價值的反映,若企業(yè)在不斷成長,股價終會一同成長,反之會一路走低,直至被市場拋棄。然而不管是哪種情況,短期內(比如10分鐘后,明天,后天等)的價格是無法預測的。我們不能斷定是上升還是下降,從概率學上來說,這兩種情況的可能性是一致的,各自50%。
就像拋硬幣,我們無法說得到正面朝上的概率一定高于反面朝上。不僅無法預測哪一面朝上,我們甚至必須懂得,假若拋了10次硬幣,前9次都是正面朝上,也并不代表第10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會大于50%!因為每次拋硬幣都是獨立事件,它的結果是不受其它事件影響的。
以上是高中數(shù)學知識,真沒想到竟然能在投資上聯(lián)系起來。當年真的只是用它來做題目。
于是,就股價來說,短期不可預測,長期可以判斷,判斷的依據(jù)是企業(yè)自身價值走向,且長期越長,判斷會越準確。
在投資方面,不要短期期望過高,長期期望過低。回想起我自己剛買股票的時候,隔幾天就會去看下漲跌,雖然我并沒有賣出,然而這是在分散自我注意力,沒有任何好處。這種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是,缺乏耐心以及對事先的價值判斷并不篤定。
所以啊,既然我們愿意開始投資,一方面要不斷學習,用更正確的知識來指導實踐,另一方面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耐心,讓自己真正做到長期持有那些有價值的資產(chǎn),從而真的活在未來。
祝你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