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爸媽,你有這種困境嗎?
雖然花大力氣把孩子送進了好的學校,花大價錢報了補習班,花大量時間陪孩子做作業,孩子的學習效果就是不好,學習效率就是不高。
同一個班上,別人家的學霸,每個晚上用1小時,輕輕松松完成作業,還有時間練琴、玩游戲……
而自家的孩子,每晚花3小時作業,拖拖拉拉,媽媽又急又吼。最后,孩子和媽媽都身心疲累,作業才勉強完成……出現這樣的情況,既不是老師教得不好,也不是孩子智商低,關鍵是孩子的時間管理習慣沒有從小培養好。
在學習時,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的習慣,父母可以這么做:
一、根據孩子的能力,引導合理分配作業時間。
作為父母,我們都知道,不同性格,不同年齡,不同情境下,孩子的專注力水平是有差異的?。
在上課或者做作業的場景下?,一般來說?,二年級以下的孩子專注力在?15分鐘左右?,三四年級大概是20分鐘左右?,五年級以上是25分鐘左右?,初中以上的孩子就可以達到30分鐘以上。
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做作業走神的時間,和孩子協商分配做作業的時間。
比如,上小學1年級的甜甜,專注力只有15分鐘左右,她的爸爸媽媽就和她約定,把1個小時的時間分割成3大塊,每塊為“15分鐘+5分鐘”。
也就是,15分鐘內,甜甜集中精力完成一項作業任務,休息5分鐘。之后,再集中精力完成下一個15分鐘的任務,然后休息再5分鐘,如此循環。
這樣分配作業時間,可以確保甜甜花費每一個15分鐘都是精神集中的,學習高效的。也可以確保,甜甜的大腦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這種時間分配方法,也就是“番茄鐘”工作法,對比連續學習1小時,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都會得到顯著提高。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注意力的提升,每次集中做作業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二、保持安靜,讓孩子更專注?。
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一個重要的方式,是讓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集中注意力完成好一件事情?。
這對孩子是一種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制力和韌性的鍛煉。
但是,低齡孩子的注意力特別容易分散。因此,父母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首先,爸媽要和孩子溝通好?,早早按要求完成作業的好處是,可以玩玩具、看書、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孩子知道學習的時候要一心一意。
只有孩子有動力去執行的時候,效率才會更高?。
其次,要給孩子提供好的學習環境:一個安靜的小書房,收拾整齊的書桌?,齊全的學習工具?,避免孩子受到外界的打擾。
在孩子集中學習的時候,父母可以用定時器設定時間,而家人盡量不要大聲喧嘩?,或者把電視的聲音開得很大??。
另外,和孩子約定好學習的時間?,不要打攪孩子?。比如說一會送吃的,一會問孩子話?,避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三、陪孩子寫作業,要有界限。?
對于低齡孩子來說,有些作業需要家長陪孩子完成?。
父母在陪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思考能力?。
關鍵是引導孩子做?,而不是看孩子做得不好,就代替孩子做了?。
否則,孩子會依賴父母?,不愿意思考。同時,還會覺得自己怎么也不會像父母那樣做好?,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寫字不端正,就忍不住批評:哎,馬上給我重寫。
看到孩子稍微停頓就吼:現在幾點了,你想拖到什么時候??
這種監督式的陪寫作業,是對孩子專注力的干擾?,不但起不到好作用?,反而孩子感到壓迫?。
真正的陪伴,是指家長在一旁靜靜地看書、工作,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沒有來尋求幫忙時?,不要去打攪和指導孩子?。
如果孩子來問問題的時候,也要盡量引導他,自己開動腦筋想問題,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比如孩子寫字慢,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然后問孩子,哎,你覺得媽媽為什么寫的比你好呢?孩子可能會說媽媽有力氣啊,媽媽認識的字多?。
然后,媽媽可以和孩子分享以前練字的經歷,甚至一起搜索孩子正在寫的字的意思?,幫助轉移對困難的注意力?,弱化畏難情緒?。
總之,要多肯定孩子愿意思考和學習的態度,不要評價作業的效果。
以上,就是在學習時,培養孩子良好時間管理習慣的3條法則:
一是根據孩子的能力,引導分配作業時間。
二是保持安靜,讓孩子更專注?。
三是陪孩子寫作業,要有界限。?
做到這3點,你家的孩子也能成為學霸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