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
胖子是一口吃出來的嗎?生病是咋天得的嗎?孩子是一出生就會說話的嗎?樹是一天長成的嗎?
這些話是不是有點弱智?可每回面對自己和孩子的今天的表現時,會忘了這些常識。
我們會比較自己身邊親近的人,她命好,什么都好,而忘了她的背后積累的過程,只看到水面上的冰山風光,沒看到水下那基礎的過程。
首先是怕不知道,其次怕知道了不做,最后更可怕的是知道了做不到。最痛苦,最難過的是別人走過過程,而你作為觀眾看著別人走過,甚至于作為場外指導,然后感慨別人的成長而不自知,甚至于羨慕別人的努力,而不自知,自己缺失的過程。
睜眼瞎是放在面前看不見,而讀書無用論,不就像睜眼瞎一樣嗎?古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以前只是個傳聲筒而已,一聽而過,事不關己,與我無關。
現在想來,話不是講給大眾聽的,是講給有緣人聽的,所謂的有緣,用今天的話來講,其實是會思考的人,會去追根求源,不死讀書的人聽的。
一代代的實踐者通過理論,應用于生活中,收獲因為相信而帶來的成果。
讀書無用不就是把學和用分割獨立開來?
從末想過為什么有這段話和讀書無用的同時存在,在什么樣的環境產生的,它們應用的范圍重合嗎?讀書僅僅是在課堂和校園里成立嗎?
飯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是一步一步走的,任何時代,任何事情都有過程,唯一的不同,是每個人的速度不同,但會妨礙你的結果嗎?和別人比永遠是坑,與你過去的速度比,與你自己的要求比,做對事永遠比把事做好重要,這是你提速的過程。
走好路,在試錯的過程中提高做對事的頻率,這個過程不會差,結果會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