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貓膩,國內網文屆大咖級人物,在《慶余年》的熱播后,更加迅速廣為人知。曾就讀于四川大學,因憊懶被逐,致未畢業即離校。回鄉打工,接觸電腦,發現了自己的打字天賦與編故事天分后,開始從事網絡文學創作,先后發布作品《映秀十年事》、《朱雀記》、《慶余年》、《間客》、《將夜》、《擇天記》等作品。
- 02 -
不同與其他文風小白,但其語言功底深受主流文學詬病的其他網文作家,貓膩在網絡文學界,因其文字風格細膩,架構有序,情節跌宕,內涵深刻,貓膩素有“最文青”的稱號。北京大學教授邵燕君曾給予貓膩的作品高度評價,認為“繼金庸之后,貓膩繼承和發展了“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中國現代類型小說的傳統,并且具有“土生土長”的網絡原生性。其寫作代表了目前中國網絡類型小說的最高成就,顯示出從“大神階段”躍進“大師階段”的實力。”
- 03 -
在談到《慶余年》的創作時,貓膩談到了大紅書中人物的設定是很重要的。下文是引自邵燕君教授與貓膩的訪談,借著慶余年的熱播,讓我們共同學習大神是如何設定小說的人物的。
- 04 -
主角的設定
貓膩:《慶余年》是個爆款劇,這和它寫得好不好關系不大,因為范閑這個人物太容易出東西了。他有很多特質,對女性有吸引力。比如他是出色的詩人、文人、特務頭子、愛國志士,武藝高強。最關鍵的,他還長得特別好看。他結合了霸道總裁的特點,沒有哪個霸道總裁比他更霸道總裁,最后當上隱皇帝。對一個男人來說,很土鱉的特質放上去就夠了,這就是大男主文。對女性來說,影像化之后很有吸引力。對男性來說,代入也有快感。
- 05 -
作為讀者有兩種代入途徑,一種是代入屌絲,跟著主角逆襲。還有就是代入范閑這種,多爽啊,當個貴公子,非常爽。這也是“大紅文”人物設定的兩條不同走向,一個是少年崛起,另一個是人生贏家,都比較受歡迎。
- 06 -
前期的范閑只是一個普通的男人。普通男性不會從一開始就想著改變世界,除非是雄才偉略的政治家。我一直不喜歡范閑是因為范閑和我最像,就想過好小日子,多掙點錢。他還多幾個老婆,我就不想了。初級的想法都這樣。前期范閑和后期也不一樣,但本質上,他是絕大多數人的共性。
- 07 -
邵燕君:你覺得范閑是什么時候開始變的?
貓膩:從大東山下去之后,范閑從草甸上站起來和燕小乙拼了一下。這是范閑正兒八經第一次站起來。還有就是在北齊的山洞里,肖恩給范閑講葉輕眉的故事,講到“一棵是棗樹,一棵還是棗樹”。這個話本來沒什么意思,后來有一個網友分析說,從這一刻開始,范閑基本認了葉輕眉這個媽,真正融入了這個世界。他知道媽是從哪兒里來了,自己對這個世界也逐漸認可了,他把重生前的世界也帶過來,他就可以作為這個世界的人生存了。
- 08 -
主要配角的設定——?陳萍萍:春秋人格,國士無雙。
貓膩:陳萍萍。這個人的性格、選擇都是我特別認可的。我覺得他是國士,國士無雙——針對葉輕眉一個人的國士。監督皇權這件事,除了他和葉輕眉誰也不知道。他一條老狗扮演了這么多年,到最后獠牙一露出來,就是干。他知道自己死了活了都不是皇帝的對手,在御書房里和皇帝吵架的時候還想把范閑撇開,想自己死了,范閑還能活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真的有江湖的英雄豪氣。。再一個就是,有人說陳萍萍對葉輕眉有若隱若現的情愫。我不認同,我認為就是第一層。陳萍萍就是正兒八經的“賣與帝王家”的士大夫,有點像春秋時代的那種人。
- 09 -
我們經常寫這種人,明知道干不過你,但就是要再干一下。這也是我為什么覺得周星馳的《功夫》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東西。《功夫》把我們對武俠的幻想統統實現了一遍,不管是畫面,還是打斗,包括低階打斗、中階打斗、高階打斗,完美地呈現出來。武俠精神也存在。周星馳的腦袋被“砰”地打倒在地上,但他一定要拿著小木棒再敲對方腦袋一下。《功夫》我看了七八遍,每次看到這里都熱血澎湃,抓著我老婆說:“你看,死了活了我也要敲你一下。”
- 10 -
主要配角的設定——?葉輕眉:攜帶著文明光輝的現代人
邵燕君:你覺得陳萍萍的行動動力是什么?
貓膩:別人分析過,我不一定認同。第一是知遇。葉輕眉是現代人,她是唯一不嫌棄太監的人。別的公公也說:“小范大人,是唯一給我塞錢的時候笑得很真的人。”這是兩個現代人,觀念不一樣,階層觀念會淡一些。陳萍萍對皇帝說,小姐把我當平等的朋友,不是臣屬,不是下人,不是仆役,更不是狗,是平等的伙伴。葉輕眉身上的神光是文明的光輝,是高于那個時代的文明光輝。
-11 -
葉輕眉來自的時代可能不是最美好的,但是比慶國的那個時代肯定要美好得多。葉輕眉穿越回去必然失敗,不會成功,我也不會讓她成功,成功就沒有意義了。范閑是另一種類型,杰克蘇。瑪麗蘇和杰克蘇最大的區別是瑪麗蘇信這個,她相信可以拯救世界。但男人現實、冷酷、薄情,想事情就不一樣。
- 12 -
反派人物的設定——?慶帝:不需要名字的皇帝
邵燕君:慶帝寫的非常好,很難超越。但慶帝的存在使得事情變得復雜很多。很多小說都不這么寫,比如,差不多同時的《瑯琊榜》,把皇帝寫成壞人。這樣一切就簡單了,但你把事情搞得好復雜。
- 13 -
貓膩:寫《慶余年》的時候我是這么定義慶帝的。當時社會上不是對女博士有意見嗎?除了男人女人之外,還有女博士。但除了女博士,還有一種人,皇帝。他和葉輕眉是相對的。慶帝是我認為的標準的帝王,優秀的帝王,完美的帝王。我到最后死活都不想給他名字,他不需要名字,就是皇帝。就像孫曉寫《英雄志》一樣,椅子就是皇帝。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是很多皇帝在戰斗。慶帝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李世民。寫到后來,這個人物跳得太高了,戰勝了你對他的設計了。我一方面討厭他,一方面又喜歡他,一方面敬畏他,一方面又很同情他。
- 14 -
但結尾部分我陷入了怪圈,直到現在都解決不了。我特別尊敬慶帝,雖然也討厭他,不斷固化他的強大,我覺得他已經強大到不可戰勝了。如果范閑帶著幾個人把慶帝滅了,我說服不了自己。就算請出五竹,我也說服不了自己。范閑進宮殺皇帝之前,殺賀宗緯我都可以接受。但進宮之后,他和他父親聊了很久很久,我都不敢動手,怕,打又打不過。因此最后一段我都不舒服,偉大的皇帝陛下就這么死了嗎?有點類似于把夫子拔高之后,除了被天收,沒有別的辦法。
從大神的訪談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大神在開始創作的時候對書中的主角和主要配角都有著清楚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設定,在他們身上賦予了小說要表達的的精神。無論是幾萬字還是幾百萬字的小說,動筆之前,心中先有對小說主要情節和人物角色的設定,方能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吧。2020,繼續跟大咖學寫作!
讓我們一起聆聽大咖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敬請關注跟大咖學寫作系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