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涼拾伍
在寵女這件事上,白嘉軒超越了那個年代甚至現在的大多數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在電視劇《白鹿原》中,最讓人感動的除了白嘉軒與仙草的夫妻情外,莫過于白嘉軒對白靈的愛女之情。
在有了兩個兒子后,他對妻子仙草說:“希望這個是女兒。”白靈是合著他的期望出生的。
女兒出生的時候,白嘉軒和鹿子霖正打得不可開交,全村包括白嘉軒的母親都跑去勸架,無奈之下仙草獨自艱難地生下女兒,卻在喝杯茶的功夫,剛出生的孩子就吊在了白狼嘴邊。
大兒子孝文在看到白狼時被嚇跑了,而黑娃看到叼著嬰兒的白狼卻面無懼色,一直追著白狼跑進山里,令大家驚奇的是,被狼叼著跑的孩子不是哭,而是笑聲朗朗……
后來白狼神奇般放下孩子跑了,目睹這一幕的白嘉軒,深覺不可思議,覺得這一定不是個普通孩子,因其笑聲如百靈鳥般清亮干凈,遂取名白靈。
這具有神秘色彩的經歷也預示了白嘉軒對女兒的與眾不同,在那個女性地位奇低,女孩被養到一定年紀就應出嫁的社會,白嘉軒卻把女兒寵成了小公主,加上哥哥的愛護,可以說白靈是被親人滿滿的愛喂養長大的。
我甚至覺得白嘉軒在白靈面前才像個父親,而在兒子面前,更像一個冷冰冰的長者。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白靈小時候會趴在他的胸脯上睡覺,長大了要拉著他的手睡覺;
在那個提倡女孩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年代,小白靈卻天天跟著一眾小子們瘋玩;
白靈7、8歲的時候喜歡把衣服塞進肚子里學姑姑懷孕,惹得族人恥笑,白嘉軒母親為此頭疼不已,對白嘉軒說教要求他不能再縱容下去,白嘉軒聽后竟然不怒反笑,說道:“我娃就是不一樣哩。”
每當村里有人對白嘉軒待女的方式指指點點,說以后這女孩嫁不出去的時候,他卻總是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在他心中,宗旨只有一個:女兒喜歡就好,他要把全世界最好的給女兒。
封建社會的愛面子問題,即使過了幾千年在很多國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中國人常常容易活在別人的嘴里和眼中。
但在當時這種風氣最濃烈的時候,白嘉軒對那些指指點點的人只豪氣地回:“我管它哩。”
他的寵女情結和對女兒愛的程度,即便是在今天,也讓很多人望塵莫及。
他對女兒的愛已經戰勝了封建社會烙印于心的思想,這是第一次。
-3-
白靈到了該裹腳的年紀,他聽不得女兒的哭聲,便多次阻撓,反對女兒裹腳,即使冒著以后沒人要大腳女孩的風險,他也不忍心聽她哭。
裹腳在當時是不可違抗的祖宗之法,即使每個人都告訴他,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女孩子總要過這一關;即使他母親已經成功給白靈裹上了腳,但他聽到女兒在被窩里喊疼就又給拆掉了。
面對家人的經驗之談和女兒不停的哭聲,他一直在糾結掙扎,然而最終還是選擇了保護女兒,他是封建禮法制度的衛道士,但在白靈身上,他已經做出了不自覺的反抗,這是第二次。
-4-
正因為他對白靈的成長放寬了要求,才讓小白靈有機會看到姑母生孩子的痛苦,理解世人對女子的不公,并一心想擺脫這樣的命運。
白靈的心一直是不安分的,所以長大后她一直想走出白鹿原,去看外面的世界。
在跟著父親進了一次省城后,看著那些女子學院的學生,她心生向往,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她對父親說:“既然您讓我睜開了眼,那我就不會再閉回去了。”
白嘉軒急了,以前女兒即使再怎么胡鬧也是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陪在他身邊,但這一次,女兒是要離開他,去更遠的地方。
在他眼里,白靈是叛逆,然而他不知道她的天性是應時而生,自由長大的白靈個性叛逆,卻也是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驅使。
為了進城讀書,白靈不惜把刀架在脖子上威脅父親,拗不過心愛的女兒,他最后只問:“靈靈,進了城了,這往后不拽著爸的手,能睡著嗎?”
白靈狠心無視了他的悲傷,大聲喊到:“我睡得著。”
那一刻白嘉軒的落寞,真的把我的心看疼了。
白靈走后,他雖生氣卻還是趕著馬車去送她進城,到達目的地時還給了白靈很多生活費,生怕她餓著。
作為一個封建家長,他不讓兒子進新式學堂讀書,也相信“女子無才便是德”。他希望孩子們一輩子留在原上踏實穩定地過日子,然而他終究拗不過白靈的以死相逼,放她做了她想做的事,這是他的第三次反抗。
與父母的愛相比,孩子有時候著實是最沒良心的人,在家里可以任意依賴父母,向往外面的世界時也可以毫不猶豫地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甚至為夢想興奮得不愿回頭看一眼父母臉上的哀傷。
-5-
后來白靈經過西安一戰脫險回家,他已為她說好親事,要把她關在家里成親,卻被鹿兆鵬偷偷放走,這一次他狠下心與白靈斷絕關系,聲稱沒有她這個女兒,但即使嘴上這樣說,實際上心里卻無時無刻不關心著女兒。
冷秋月被毒啞后,他陪冷大夫喝酒,責備他應該把女兒帶回家養著,冷大夫說:“當初白靈出走,你不是也說沒有她這個女兒了嗎?”
白嘉軒回道:“我說她不是我女兒,她就真不是我女兒了?”在他心里,那不過是氣話,白靈一直是他的掌上明珠。
然而作為一個父親,他對待兒子確實是不夠公平的,兒子白孝文被他逐出祠堂后不久便遇上災荒年,無論白孝文過得多苦,他都沒有救濟過甚至阻止妻子母親救濟他,雖然白孝文有錯在先,但他對兒子遠沒有女兒那般寬容。
-6-
有人說,白嘉軒待女如此是因為在他看來,女兒遲早要嫁人,成為別人家的人的,所以要以“禮”相待,因此對于女兒的叛逆更多的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而作為宗法制度繼承人的白孝文的墮落才是對他致命的打擊,所以對兒子始終耿耿于懷。
我未看過原著,但從電視劇來看,我是不太贊同這種觀點的。
以禮相待表現出來的應該是一種客氣的疏離,但白嘉軒對女兒完全是本能的寵愛,所以他可以不顧顏面、無視族人的嘲笑、女兒受一點小傷都緊張不已,甚至在大家面前毫不掩飾對自己的寵女行為感到驕傲,那是一種堅信自己在做著最正確的事的自信。
白孝文的墮落確實是對白嘉軒最致命的打擊,但白嘉軒之所以不原諒他,是因為他清楚白孝文從來就沒有真正地悔過,而是在虛偽地掩飾。
在看人這點上,白嘉軒有著如鷹隼一樣敏銳的眼光,對于很多事情他總是看破不說破,這是他的智慧體現和性格使然。
-7-
白靈是白鹿精靈的化身,是原上的進步力量和新女性代表,她與父親白嘉軒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截然不同甚至是不相容的,這也是父女屢屢產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但即使他們在觀念上敵對,在現實中反目,維系兩人感情無法割舍的那條線卻依舊結實無比。
白靈后來在革命中與鹿兆鵬自由戀愛,并生下一女,雖然她最后死在了自己人手里,但比起同期女子,白靈短暫的一生是自在隨性又幸福的。
正是因為白嘉軒對白靈的愛之深,才使他沖破固有的思想束縛一步步成全了女兒想要的人生,雖然過程痛苦,但他終于做到了把最好的給女兒。
因為對女兒來說,最好的就是自己想要的。
-------------------------完----------------------